各界續抵制陳佐洱「去殖民化」論

人氣 110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潘在殊香港報導)中共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前日批評香港未依法「去殖民化」引發各界一片譁然,包括港府高官和建制派人士對此普遍不認同。陳佐洱昨日補充,「去殖民化」主要是糾正跟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有牴觸的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對此均有保留,泛民則批評他有意挑起事端。

陳佐洱解釋耐人尋味

陳佐洱出席教聯會一個活動時,再就「去殖民化」進行解釋,稱97後一些重要領域,如在處理香港和國家之間的定位和互動發展出現問題,以至沒有依法積極地「去殖民化」,還帶來了「去中國化」的問題,這方面不涵蓋所有回歸前的事物,例如廉政公署等發揮好作用的方面應該延續下去和發揚光大,主要跟國家主權有關;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進行『去殖民化』就是其中一項實施《基本法》的重要的任務。「對於這一點,我想在新時代的中國香港特區的政治架構裏的重要人物,那些VIP們,尤其應該有清醒的認識。」至於應根據哪條法例來「去殖民化」,陳佐洱認為是本地立法和執法的問題,由他作出闡述並不合適。

此外,陳又以中共的宣傳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的歌詞為例,稱港人應以自己是「香港永久居民之間的中國公民」感到自豪,香港不能出現「去中國化」,本土與本國不可分離。《我的祖國》帶有反美因素,鋼琴家朗朗曾經因在2011年中共主席胡錦濤訪美時,在白宮國宴上為胡錦濤和奧巴馬演奏這首曲子引發國際風波,陳佐洱在習近平即將訪美之際吹捧這首歌曲,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

建制泛民不認同陳佐洱解釋

對於陳佐洱的解釋,昨日出席一公開活動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直言,陳在港澳事務沒有甚麼功績,不能視為中央對香港的意見。他又說,不認為有「眷戀殖民地」妨礙「一國兩制」這問題。他指,香港在英國人管治下取得不少成績,如留下法治等優越的社會制度,是令香港成功的重要因素,認為應珍惜香港這些長期發展的經驗和制度,但在保留兩制優越的同時,亦要尊重一國和認識國民身份,只要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一國兩制就有保證。

他重申社會上揮動龍獅旗的人只佔少數,不代表香港主流民意,「其中一些更可能不知自己在說甚麼」,故應面向絕大多數市民,他認同前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所言,認為對此不用擔心。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被問到陳佐洱批評港府未有「依法」實施去殖民地化有何法律根據時強調,「去殖民化」其實從法律的角度只有一個標準,就是依據《基本法》的條文辦事,又說九七後,立法會通過的法例,每一次也會審視和《基本法》有否衝突。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在電台中強調,本港法律已經經歷過「去殖民化」,如法例條文中「港督」改為「行政長官」,「港督會同行政局」 改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等,提醒陳佐洱不要以為香港人很容易受騙。

他又質疑,陳佐洱是否認為若「去殖化」便不會有本土民主前線黃台仰這類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的人,直言這想法不合邏輯。「因為黃台仰是1997回歸前幾年出生,沒怎麼受過殖民地「荼毒」,反而我這些「港英餘孽」會認自己是「中國人」。

泛民召集人何秀蘭則強調,很多港人反而擔心的是大陸的殖民化。「我們反而擔心,在九七之後,大陸貪腐的風氣、官場作風漫延到香港,香港的管治越來越歪離程序,普通的市民因沒有民主選舉,仍然得不到一個平等的權力,有不少的狀況和以前殖民地統治差不多。」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也在電台中談及陳佐洱言論時表示,大陸官員說話習慣「點到即止」,「作為法律或政治論述就非常失敗」。他稱,自己都搞不清楚陳佐洱言論的前文後理,又說,香港有作為中西薈萃的優點,太急劇去甚麼化,會令香港失去優勢。◇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陳佐洱指港財政赤字不能控制非好事
陳佐洱:立會悼念趙違《基本法》
陳佐洱到湘西慰問港志願者
陳佐洱:香港七一爭普選遊行不必大驚小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