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左耳的游擊將軍

作者:蒂子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有位姓呂的游擊將軍,游擊將軍是古代的一個軍職名稱,清代綠營兵軍中就有游擊將軍一職,秩從三品,位次參將。這位呂姓游擊將軍是山東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有人曾笑問他左耳為何殘缺,他起初笑而不答,後來和同僚們漸漸熟悉之後,才說出他的故事。

他少年時,曾遇到一個會算命的術士,術士給他算過之後的批語是:「必須有缺始登貴,三品堂堂虎豹居。」他當時聽了付之一笑,並不相信。成年後,家中漸漸貧窮,最後生計也無著落。他憑著一身過人的氣力,加入了一個強盜團伙,靠打劫為生。

一天,他們發現一個少年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著十幾輛裝滿貨物的大車投宿到一家偏遠的客棧中,他們謀劃搶劫這一批人的財物。晚上呂某和其他的強盜共二、三十人,手持利器闖入客棧,直奔客房搶劫。

他們看見此時那少年所住的房間裡,點著明亮的蠟燭仿如白晝一般。少年見他們闖入後,便手提雙劍開始在燈下舞劍。他們只見少年的雙劍快得無法形容,舞動起來之後,便如一團雪白的光球,完全看不到光球中的少年。

大家知道遇到高手了,但依然自恃人多勢眾並不後退離開,還想要較量一下。片刻之後,他們忽然有的髮辮掉落了,有的則掉落了一根手指,他們幾十人每人都被削掉了一塊肉,呂某則是被削掉了左耳。

這一切都似乎只發生在一瞬間,他們所有人都沒有看到少年的劍鋒是如何削過來的。他們頓時知道少年要想殺他們易如反掌,立刻就作鳥獸散逃走了。

呂某經此一事後,痛定思痛,決心再也不幹搶劫的勾當了。不久,他投入軍營,憑著一身力氣勇猛,逐漸提升,最後被保舉為游擊將軍。

此時,他才意識到年少時術士說的「必須有缺始登貴,三品堂堂虎豹居」一句竟完全應驗了。他的左耳不被那少年削掉,他還真不會投軍走正道,而他的游擊將軍一職在清朝正好是三品武職。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孝宗淳熙末年,浙漕京尹潘景矽與老人交往。潘家種有一株紫木樨,花葉繁茂,煞是喜人。及至盛夏,正是天下一片蔥郁之時,這株紫木樨卻日見槁枯。潘景矽見花葉凋零,心中為之不悅,又恐是什麼不祥之兆,竟終日圍著這株紫木樨嘆息起來。
  • 宰相宋璟的孫子宋沇對音律學很有造詣,唐德宗貞元年間,宋沇進獻樂書二卷,唐德宗讀後十分讚賞,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孫子,於是詔見宋沇進宮。德宗與宋沇兩人對面而坐,談論音律談得非常高興。
  • 幾頭馿被圈養在圍欄裡,怎麼也出不來。可是有一頭馿竟然用嘴將欄杆搬開,很從容地出來了。
  • 古人都很重視誓言,所以丈夫聽接生婆發了這樣的毒誓,就不再懷疑她了,反而懷疑.....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