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證券市場主力機構底牌與策略揭密

人氣 2220

【大紀元2016年01月10日訊】在任何證券市場向來是少部份人賺大部份人的錢,中國證券市場因監管者水平低、投機性強、換手率高、很多中小投資者喜歡短炒,所以大部份人經常賠錢的現象非常突出。主力機構能在證券市場上順利的實現財富增值,他們是充分利用了廣大中小投資者在心理素質、技術方法、分析方法、信息獲取等各方面的劣勢,他們集中了自己的優勢來誘導已被他們深刻瞭解的散戶,所以市場上虧損纍纍的總是中小投資者。

一、常見的中小投資者的心理通病

期盼一夜暴富,卻沒有耐心是廣大中小投資者都有一個心理通病,所以有人戲稱:很多人在股市裡有賺幾億的豪情,卻沒有一天的耐性,這就是目前廣大中小投資者心理現實的寫照。其實社會上任何行業都不可能使人輕易的成功,一般行業人們辛苦1年才會獲取15%至30%的利潤,而證券行業3天連續3個漲停就能獲得30%以上的利潤,這種現象的本身就不正常,理智的人對該現象應該保持高度警惕。證券業雖然對中小投資者沒有設立過高門檻,但是其專業性是非常強的,沒有良好的心態是很難有所收穫的。

貪婪與恐懼是很多人的又一心理通病。貪婪建立在個人過度追求金錢利益之上,恨不得金錢越多越好,是一種對財富渴望變異後的心理狀態,從事證券投資就特別忌諱這種心理。因為貪婪會使人迷失自我,導致情緒化決策的發生,最後使人傾家蕩產。本輪股災的槓桿交易就是建立在人性的貪婪之上,所以才有了中國中車散戶跳樓悲劇的發生。說白了,使用槓桿交易的本質其實就是人性的貪婪。買到最低,賣在最高,這是很多中小投資者的願望,其實這也是一種貪婪之心。

成熟的投資者都要去掉這個貪婪之心,保持一顆正常看待財富的心態。筆者認為財富並非越多越好,只要能滿足日常基本開支,有一定結餘就是一種幸福。同樣的道理,如果每年投資股票的收益率能比買理財高我們就應該感到滿足和幸福。其實我們只要能克服恐懼去抄中共的底,並長期持有,獲取的收益率肯定是市場最高的。

恐懼說到底就是一種對未來看不清方向的懼怕。證券市場中,我們很多人摸不清主力機構的真實想法,所以一遇到跌就很害怕,尤其是大環境不好加之中共媒體的渲染更是加重了這種恐懼氣氛。當我們在市場都極度恐懼和絕望的時候去買入股票,即使買入後存在短暫的浮虧也贏了市場九成以上的籌碼,所以筆者認為恐懼本身就是一個機會,但這種交易機會必須是市場跌幅達到7成以上才能立。

賭徒心態是很多投資者潛意識裡所具有的,很多證券基礎知識都不懂的投資者都覺得自己進入股市一定能賺其它人的錢,其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賭徒心態。還有投資者在下跌趨勢中為了拉低成本不斷的買入一隻股票,結果越買越套,這也是一種典型的賭徒心態。利用槓桿炒股的人更是貪婪和賭徒心態的複合體。

證券業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與博彩業完全不同的行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高度的專業化。不要把賭徒心態帶入證券交易中,可能我們賺到一點,但長期來說肯定大虧,因為這是個高度專業化的市場。所以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專業的炒股本質上就是賭博,甚至還不如賭場公平,因為九成的概率都是中小投資者賠錢(內幕交易除外)。

二、主力機構的優劣勢與底牌

主力機構在證券市場上肯定都是非常專業的,高度專業化是主力機構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很多主力機構團隊的研究員對國家宏觀政策、貨幣政策、各個行業和上市公司都非常熟悉,對常用的K線、均線和各類指標瞭如指掌,對籌碼的分佈情況非常清楚,對中小投資者的心理活動拿捏非常到位,這就是他們高度專業化的一個表現。

主力機構除了高度專業化之外,還具有相當大的資金優勢,有強大的資金支持,遇到各類問題只要資金有保障,都能順利解決的。不僅如此,主力憑藉資金優勢在不丟失籌碼的情況下,他們可以隨意打壓股價,尤其在主力籌碼夠多準備拉升之前,很多機構都習慣於拉升前挖個坑,莫名其妙的跌幅達到25%左右,正是如此,很多中小投資者都被趕下了黑馬。百花村2009年2月至3月的走勢就是屬於此類。

主力機構憑藉資金大、籌碼集中他們敢於承受5成以上的浮虧,而且他們想解套只需行情企穩補倉後反抽至一定價位即可,不需要拉回原來同樣的價位,所以中小投資者無論怎麼玩都玩不過機構。

在各類信息收集上,主力機構也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們為了收集信息捨得投入和花錢,甚至採取非法手段獲取第一信息。據媒體報導,私募一哥徐翔也經常用美人計套取上市公司的各種信息。很多公司每年1至9月份前三季度都是虧損,但股價並不低,到公佈年報的時候才發現公司是有很大的盈利,但此時股價卻早已炒高了。這就是主力機構獲取信息優勢的體現,很多中小投資者永遠都是後知後覺。例如綠盟科技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25日年報公佈的走勢就是屬於此類。

雖然主力機構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劣勢,其中最大的兩點劣勢為:一是高位派發籌碼很難,遇上大級別的股災出貨更是不容易;二是資金需要支付成本,害怕中途出問題資金鏈斷裂。尤其是把集中的籌碼在高位順利派發給廣大中小投資者,這是決定主力機構成敗的關鍵。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主力機構通常會通過連續多日大幅上漲的高換手率來完成這項任務,追漲短炒的散戶往往都是最後的接盤俠。

綜上所述,主力機構真正的底牌就是能清楚知道股票能拉到甚麼價位,股票可以打壓到甚麼價位,還可以提前知道影響股票價格的各種信息並提前做好預防準備。如果主力機構不具備這些能力,它就是一個任人魚肉的大戶。

三、主力機構誘套中小投資者的手法

有人用一句話概括了中國的人造牛市,牛市就是換一批人在高位站崗。很多中小投資者都有買漲不買跌的習慣,這是人的慣性思維和貪婪使然。主力機構正是淋漓盡致的利用了這一點來坑害散戶。

利用連續逼空漲停的方式出貨是主力機構常用的手法之一。代表案例是中國南車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的走勢(中鐵二局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的走勢同樣是該手法)。其實中國南車在2009年至2014年10月股價均在5元左右上下波動,月K線顯示其橫盤不漲也不跌已經有52個月,它的走勢基本獨立於A股大盤了,且30月均線基本就是一條水平直線,尤其到了2014年7月更是5月、10月和30月均線粘合在一起,業內人士一看就知道這是逼空暴漲的前奏,這時不漲缺的就是消息。

隨著中共總理在國外推銷高鐵和市場火熱行情的到來,重倉等待中國南車52個月的主力一口氣連續6個一字無量漲停,然後橫盤整理。隨著中國南北車合併的消息陸續釋放,主力又是連續10個逼空漲停,最高拉至39.47元,短短5個月,股價翻了8倍。筆者發現主力機構高位成功出逃是在2015年6月9日至6月16日之間,這其間換手率達到34.56%,加上中共鎖倉的54.18%(總股本273億,中共控制(54.18%),實際換手率超過100%,成交價格在22至36元之間。

這種連續逼空式的上漲,對主力拉升來說最節約成本,貪婪的散戶也會幫助其鎖倉,主力快速的把股價遠遠拉離5元的成本區域,到時候隨便怎麼漲跌,股票只要能賣出去都是賺錢的,雖然很冷酷,但這就是主力機構的生存法則。

利用炒填權出貨是主力機構常用手法之二。市場上對高送轉概念股的炒作通常是在每年年報後,因為很多企業不願意現金分紅,但又不得不對中小股東有所表示,送紅股就成了一個中國特色市場的慣例。由於送股之後,股價會進行相應的除權處理而變低,所以很多投資者不明真相,貪圖便宜就會買入該股,主力也利用這點來炒作填權概念。

很多滿填權、半填權的股票其實就是主力機構給中小投資者挖的一個坑,表面上股價是在上漲,但他們利用這短暫的上漲真正在出貨,把自己低位的籌碼在這個高價位賣給散戶。

以恆邦股份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為例,主力資金因提前知道該股將實施10股資本公積金轉增10股,所以主力在黃金價格大跌的背景下,仍藉助人造牛市的氣氛把該股從14元拉直36.12元的高點,漲幅158%。在實施完送股除權後,主力營造了假填權的跡象,2015年4月16日至30日期間其股價維持在14.8元上下,但達到了換手率77.44%,主力借散戶期望填權的心理實現了順利大逃亡。目前該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利用創新高、假突破出貨是主力機構常用手法之三。利用創新高、假突破出貨,這手法主要是針對有一定技術分析能力的中小投資者。主力機構會用假裝突破前期關鍵高點或各類圖形的頸線,讓投資者誤以為突破有效會繼續上漲,從而趁機高位出貨。

現在的市場越來越複雜,主力機構也在響應中共「萬眾創新」的口號,不斷「創新」坑人手法,但萬變不離其宗,在個股不能被賣空的市場,主力機構要靠股票獲利,必然要拉高股價,面對短期漲幅巨大的股票,我們始終要保持高度警惕,要防止主力借各種題材和利好跑路。

在實戰中我們要密切注意連續2個月及以上月K線出現高位大陽線(月漲幅50%以上的月K線)的情況,要警惕主力是否正在逃亡,面對最近幾個月翻倍甚至翻幾倍的股票買入時要特別慎重,並制定好詳細的交易策略,設立好止盈與止損點。

在中共不斷壓搾市場資金而實施註冊制大擴容的背景下,投資者要麼徹底離開這個市場,要麼就把自己變得高度專業化和成熟化起來,用高度專業化知識和成熟的心態在交易中捕捉市場監管者的漏洞,在中共萬分惶恐的時候敢於大膽抄底,把自己變成一個簡單、快樂的贏家。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中國股市B股斷崖式暴跌 原因何在?
川人:中國股市的實質與人造牛市
中國股市觸霉頭 2016年市場動盪或加劇
川人:被人造牛嘲弄的宏觀經濟分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