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是間諜? 華裔工程師謹慎6類行為

人氣 454

【大紀元2016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霖昭舊金山報導)華人尤其是高科技工程師,最怕一不小心惹上「間諜」罪名。有的人確實做出了間諜行為,也有一些人是因為不了解美國的公司文化,無意中觸犯了業內大忌,結果讓自己渾身是口也說不清楚。在美國工作或學習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讓自己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煩呢?

涉經濟間諜 多名華人工程師中招

去年5月,一則關於中國明星教授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被補的新聞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據本報相關報導:擁有南加州大學博士學位的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於當年5月16日從中國飛到洛杉磯入關時被警方逮捕。

美國司法部隨後宣布,張浩與其他5名同案被告涉嫌在中共資助下,長期在美國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在2家美國公司獲取的可用於軍事的射頻濾波技術——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或TFBAR)竊取到中國,並計劃在中國設廠大規模使用這種最先進通信過濾技術,並期待隨後獲得商業和軍事訂單。

這項間諜指控的法律來源是美國國會1996年出台的《經濟間諜法》(EEA),這是美國首次將竊取商業祕密或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的侵權行為納入聯邦法律。自該法頒佈以來,美國硅谷就有包括至少5名華裔高科技工程師被控為經濟間諜,一旦罪名成立,就要面臨10~15年監禁和最多50萬美元的罰金。

國際數據隱私日會議。(大紀元)

各種各樣的商業竊密行為

2013年啟動的《外國經濟間諜懲罰加重法》,提升了對外國經濟間諜的罰金,對自然人提升至不超過500萬美元,對法人提升至不超過1,000萬美元的罰金或3倍於被盜商業祕密價值,包括研究和設計費用,防止被盜的其他費用。

那麼,根據《經濟間諜法》,商業祕密是指金融、商業、科學、技術經濟或工程等領域的各種形式與類型的信息,無論有形或無形,可以是以物理、電子、圖形、攝影或寫作的方式被存儲,只要該信息被採取了隱蔽性措施,也具有經濟價值。

高科技公司,都很注意商業機密的安全,通常會在平時接收文件或交接任務時,對涉及到祕密的文件用圖章標示機密性。(fotolia)

如果行為人蓄意或故意通過將不法獲取的商業祕密,使外國政府、機構或其代理獲益,不侷限於實現商業利益,就會犯下經濟間諜罪。不法獲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盜竊或未經授權佔有、隱匿,或以欺詐、欺瞞方式取得,或未經授權而複製、傳播,或購買、持有、轉移明知是不法獲取的商業祕密等。

天華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律師蔡旌明表示,很多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都很注意商業機密的安全,通常會在平時接收文件或交接任務時,對涉及到祕密的文件用圖章標示機密性;公司的內部通知一般也屬於機密材料。公司僱用新員工時會告知不可使用或洩露前任公司的相關資訊,不得擅自使用公司的商業祕密,並簽署書面協議。

律師忠告:6類情況需謹慎

加州硅谷地區是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雲集之地,高科技工程師很容易接觸到公司的商業祕密,那麼應該如何讓自己避免涉及商業間諜的行為呢?

天華律師事務所蔡旌明律師。(曹景哲/大紀元)

蔡律師給大家提出6條建議:

1、雇主應該保存完整全面的商業記錄,要求技術員工對每天的工作內容和進展在記事本上做好記錄,包括草圖、草稿,萬一遇上官司,能證明每一步研發的合法來源。筆記本上的記錄文件容易顯示保存時間,有利於證明自主發明生成的時間。

2、僱員在前任公司中使用到的知識、技術、圖紙和說明書,如果是公開的,可以繼續使用,機密的則不行。

3、僱員只能使用自己個人的工作技能和經驗,步入全新的工作環境。

4、僱員離職時,不要帶走該公司的材料(除個人收入證明,以便報稅等目的),不要把公司的內部郵箱作為個人郵箱混合地使用。

5、僱員跳槽到新公司,新公司最好讓其使用全新的電腦,從零開始起步,不含在前任公司中積攢的郵件、文件和消息,也不要傳遞前任公司的文件。例如要開發手機應用程序App,跳槽後最好就從頭開始寫編程。

6、公司與員工簽署的協議內容,需要寫明員工在上班與業餘期間完成的發明創造和專利等成果,歸公司收益。若要個人獲得收益權,只有離職或以顧問身份任職後,才展開新的發明創造。

責任編輯:馬天祥

相關新聞
美國亞裔貧富懸殊 華裔生談家庭經歷
傳周永康供認曾下令將美國華人四口滅門
FBI:陸竊美商業機密 前所未有
FBI:中共是威脅美國的最主要經濟間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