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書法家毛戎 好字如玉彰顯君子之德

人氣 684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美國華盛頓DC報導)「中國書法代表著我們民族文化中做人做事的傳統。古人有言:做人要像玉一樣。玉是甚麼?玉看起來外表和藹、圓通、溫潤,但玉本身是很堅強的東西。君子之德要像玉一樣,字寫得好,也要像玉一樣。」

《詩經‧衛風》中說:「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德行,正如玉的原石,需切磋琢磨,才能發光。玉的特殊,在於它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道德內涵。

近期在華府美京藝廊舉辦的「如切如磋」中國書法展上,定居於馬州洛城的知名書法家毛戎先生把傳統漢字和玉這兩個意象與做人合而為一,實為巧妙而精準的比喻。

毛戎楷書對聯寒山詩句「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何伊/大紀元)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毛戎先生對中國書法的悟道不僅令在場的書法愛好者有如沐春風之感,他的作品,如楷書對聯寒山詩句「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更使觀者進一步品讀出他超然淡泊的境界和堂堂君子之風。

稚齡始習書法 書畫作伴八十載

1932年,書法家毛戎(亦名毛先榮,Bertrand Mao)出生於江蘇,後遷居台灣。在毛戎的記憶中,他自四、五歲開始習練柳公權、「顏魯公」、趙孟頫等書法大家的正楷書法。後來,他遇到一位擅工魏碑的老先生,折服於老先生的魏碑作品,遂研習魏碑體。

所謂「中國書畫同源」,毛戎自然地也開始了中國畫的創作,工於山水,用傳統筆墨在宣紙上傳以淡彩。至今,中國書畫創作已然成為伴隨他走過八十多個春秋的精神良伴。

「中國書法不僅是優美的手跡,它更賦有文化、詩意、音律,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一般來說,一個好畫家必然也是個好書法家。甚至可以這麼說:中國畫是用筆寫出來的,而中國書法是用筆畫出來的。」

毛戎多年來一直在政府部門任職,僅於閒暇間進行書畫創作。他在1965年從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曾任中華民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文化組組長和行政院教育部高教司司長。1990年退休後,他得以專注於摯愛的書畫,並將創作心得傳授給東西方的中國書畫學習者和愛好者。

毛老先生曾在耶魯大學及馬里蘭大學等校的藝術系所教學,他是馬州洛城大都會視覺藝術中心的駐場藝術家。他發起的國際東亞書法教育學會,已成立20餘載,定期舉辦全美中文教師協會示範書法教學。他成立的「毛戎畫室」致力推廣中華文藝。毛先生還常在大華府地區多所大學、圖書館、美術館以及政府機構做書畫演講、教學示範。他的作品曾在美國、台灣、日本、印度、俄羅斯及大陸等地展出。

毛戎書法作品臨《爨龍顏碑》。(何伊/大紀元)

「中國書法薈萃 吾鍾愛魏碑」

毛戎先生的書法以魏碑、楷書和隸書見長,他尤其鍾愛魏碑。魏碑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魏碑書法筆劃嚴謹、樸厚靈動,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清朝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讚譽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與著名的國學大師康有為先生對魏碑都頗有造詣,中國書法中,二人皆力推魏碑。

此次展覽中,毛戎的魏碑作品臨《爨龍顏碑》格外引人矚目。《爨龍顏碑》是現存晉宋間最有價值的碑刻之一,聳立於雲南薛官堡斗閣寺大殿內。這尊古碑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碑文記載了爨氏(東漢末至唐初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的家族淵源和碑墓主人爨龍顏祖孫三代的仕歷,對於研究雲南歷史和當時社會的禮樂制度極具價值。《爨龍顏碑》在清道光年間為雲貴總督、金石學家阮元訪得,方見於世。康有為對此碑推崇備至,他在《廣藝舟雙楫•碑品》中將其列為「神品第一」,讚其「下畫如昆刀刻玉,但見渾美;布勢如精工畫人,各有意度。當為隸、楷極則」。

從書法中體悟做人之道

中國書法是中華神傳文化的一部份,與棋琴畫並列為「四藝」。書法的內涵博大精深,兼具畫的意境、詩的情感、音樂的旋律、舞蹈的韻味、武術的神采以及做人的哲學。

毛戎先生表示,這正是中國文字有別於世界上其它語言系統的地方。其它語言用拼音,正統漢字則是以象形、會意、形聲為基礎逐漸發展演變而成,西洋文字遠不能相與媲美。正統漢字是對世界傳統文化的特別貢獻,值得保留和大力弘揚。

毛戎先生在華府美京藝廊書法展上揮毫。(何伊/大紀元)

他說:「現代人講的很多習語都來自書法,比如說一個人『鋒芒太露』,鋒芒太露是不好的。書法講究不露鋒芒,筆下藏峰。許多做人的道理也可見於書法,如外圓內方,書法的筆墨從外表看起來圓潤,但內在蘊含剛強的本質。延及做人,對待他人應該是圓通的、和氣的,但內心是不屈不撓的,堅守做人的原則。」

在中國古代,書法是讀書人必備的一項技能,無論是考取功名還是從事哪一行業,必須得寫一手好字。西漢揚雄曰: 「書,心畫也。」明代項穆在談到書法時表示:「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然而,在當今電腦盛行的社會,會寫毛筆字者如鳳毛麟角。

在毛戎先生看來,今天的人學寫毛筆字,可以淨化身心,並獲得藝術的享受。它適合不同年齡的人——小孩練習寫毛筆字,可以消去性格中的浮躁,有益磨煉心性;成年人在閒暇之餘寫寫字,可以鬆弛和緩解工作帶來的緊張感;寫毛筆字還可以幫助老年人增進健康,促進雙手的靈活性,增強體力。書法藝術使人身心愉悅,心靈得以昇華。

毛戎先生今年已經是84歲高齡,雖在耄耋之年,他精神矍鑠,謙遜平和。常常一個人出門,開車幾百英里。他把這歸功於幾十年來的筆耕不輟。「我與書法相伴八十多載,從中體驗到的樂趣無以言表。」心變得淡泊,看淡了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不爭名,也不奪利,他獲得的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人物】董陽孜「字在自在」的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家批評時下年輕人寫字如狗爬
中國書法主宰日本書道史之「源」、「流」
王羲之魅力型塑日本奈良時代書法風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