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日本兒童貧困現象日益惡化?

人氣 665

【大紀元2016年08月09日訊】不久前,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就連標題都足以招人質疑的文章。這篇以「經濟增長遲滯 日本兒童貧困現象日益惡化」為題的文章指出,「日本貧困兒童家庭數在過去20年裡成倍增長」,「每6個17歲以下的兒童中,就有一個處於貧困狀態」;「兒童貧困率不斷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經濟20年增長遲滯帶來的社會貧困加劇」。

為了證實日本兒童如何貧困,上述文章從四個方面羅列了一些看似駭人的數據:其一、日本兒童貧富差距在發達國家中最為嚴重。文章援引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日本低保家庭總數達163.5萬戶,創歷史新高」;「日本1985年的相對貧困率為12%,同年未滿17歲的兒童貧困率為10.9%,兩者之後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日本非正規就業人口佔據勞動力市場四成,工作不穩定和工資水平低下,使部份家庭難以撫養後代」。也就是說,日本兒童的貧困是由家庭條件差而引起的。

其二、單親家庭的兒童貧困現象尤其突出。資料顯示,「日本單親家庭兒童貧困率高達50.8%,列34個經合組織國家之首」;「其中,單親媽媽貧困率高達66%」。相比日本男性白領的平均年收入約為400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5日元),單親媽媽的僅為181萬日元。如此,還是在強調家庭問題造成了孩子的貧困。

其三、日本的社會保障體系「重老輕少」。主要反映在,日本援助青少年的社會保障費比例不及對高齡者社會保障費的1/10。「在兒童貧困率排名前十的都道府縣中,有8個……老齡化程度非常嚴重,導致扶助貧困兒童的社保經費比例更低」。意思是,老人太多,養老金佔了扶助兒童的保障資金。

其四、貧困與升學的關係問題,結論是「家庭收入越高,考試中答題的正確率也越高」。在日本,一般家庭的子女大學入學率為73%,而貧困家庭只有33.4%;貧困家庭的子女高中退學率為4.5%,是普通家庭1.5%的3倍。「2012年度,日本有7.9萬名大學生中途退學,其中兩成是因為經濟原因」。

說來說去,這篇文章著意強調的其實只有兩個方面:其一、父貧子窮,日本的貧困家庭越來越多,導致「貧二代」增多;其二、由於養老的支出增多,因此不得不從「扶助貧困兒童的社保經費」裡挪點兒。如此匯總之後,或許有更多的中國人會唏噓不已。即便是還沒走訪過日本,或真正瞭解日本的人,一旦看到這樣的邏輯分析,都會覺得太過牽強。

就貧困家庭而言,每個國家的貧困標準都有所不同,尤其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別,民主體制與獨裁專政體制下的差別,或許會更大。日本的貧困人口再多,也趕不上中國每天生活費只有一美元的2億貧困人口數以及不足二美元的47%的貧困人口比例。這兩項數據都來自世界銀行的統計。

需要對比的是,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在2004年時曾對外宣佈,中國的貧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億下降到目前的2900萬。而這個數字是以每人每天的收入為0.2美元來計算的。顯然,中國官方按「收入」來統計與世界銀行按「生活費」來統計的標準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最終,經由「中國人用於消費的錢只有收入的40%,即0.08美元」這一口徑來計算,「中國的貧困標準是世界銀行定下的標準的13分之一」。也就是說,人家一美元就算貧困了,中國一美元的13分之一才算貧困。

若真要與日本一較高下,我們也可拿出200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佈的一份「令日本人震驚的報告」來進行比對。該報告有數據指出,「日本的相對貧困率為15.3%,僅次於美國的17.0%和愛爾蘭的15.4%,位居第三」。且不提,無論怎麼比,都比不了中國,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看看,這些人口即便貧困,卻仍然能在日本收到怎樣的社會救助。

一篇標題為《福利制度:我們和日本的差距有多大?》的文章在網上的點擊率頗高。文中以「乞丐」這類至貧群體為例,來介紹日本的流浪漢。由於「在享受了政府發放的『生活保護金』之後,限制比較多;比如不能進出娛樂場所,每個月都要定期到政府創辦的工作介紹機構(Hello work)報到,以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等等,故此,很多懶散慣了、喜歡自由的日本流浪漢寧願裹著紙箱子睡車站,也不願受約束去找工作」。可見,日本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乞丐,有的只是懶惰的流浪漢而已。

既然連「乞丐」都能因為不必擔心貧困而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那麼日本的孩子,也就更不會差到哪兒去。

「在日本,孩子一出生便能得到兒童津貼,雖然各地有差異,但一般都可以拿到小學畢業」;「學齡兒童若家庭收入低的話,可以申請『就學支援生活扶助』」;「單親家庭有兒童扶養津貼」;「最重要的一點,兒童可以享受醫療福利,看病幾乎不花錢」。看到這種基於事實的描述,中國人還會以為日本的貧困兒童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嗎?

事實上,真正活的艱難的是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不但貧困人口掙扎在生死邊緣,就連有工作、甚至拿著高收入的高級白領,都或許有著生不如死的感覺。尤其是活在北、上、廣、深這些只為權貴而打造的繁華都市,普通老百姓大多活的疲憊、艱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早已成為中國人的「三大難」,而那些沒有關係、不懂得攀附體制的,或許連「十大難」都有了。究其原因只在於,本該用於社會保障與救助的巨額財政稅款,不是被挪用了,就是被貪污了,哪裏還能做到「物盡其用」?至於說,有人將日本貧困兒童的救助金的減少歸因於養老支出的增多,也顯然是張冠李戴了。這種只在今日中國出現的獨特風景,又怎可能展現在體制完全不同的日本呢?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專家:日本貧困兒童數量上升
四川懸崖村孩子上學攀藤梯 曾多人被摔死
日本出生率上升 少子化仍難解決
鑒恆:涼山學童攀崖 彝族民空懸的人權保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