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源於何處?或來自大腦之外

人氣 5780

【大紀元2017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人的思想從哪裡來?可能你很想知道別人為什麼那麼想,而不是這麼想?其最大的問題是,人的思想只是大腦的功能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腦神經科學家丹尼爾•西格爾 (Daniel Siegel)教授認為,人的思想不受大腦的限制,甚至不受身體的限制,其來源超出人肉體的範圍。

這種觀點似乎不可思議。因為按照醫學理論的敘述,人的思想離不開大腦。但據科技網站Quartz近日報導,雖然一般人認為大腦是肉體物質形式,思想僅僅是這個物質的功能,是腦中各種神經元的電活動綜合表現。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思想超出人腦的肉體功能,不能簡單地定義為「大腦的功能」。

科學研究表明,母愛確實能夠改變孩子的大腦。純真無私的母愛,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源泉。(圖片來源:Fotolia)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思想不受大腦的限制,甚至可以超出人肉體的範圍。(Fotolia)

報導說,當然人的大腦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西格爾教授在他的書《 Mi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Being Human》中解釋,思想不會局限在顱骨內的結構,甚至會超出人身體的限制。

他的這種看法起始於20多年前。當時他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有40名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討論如何理解人的思想,大家認為思想的關鍵因素是對個體或群體中能量和信息的自組織過程。這種解釋也拗口,但是很有新意。而且這種看法暗示一個前提,即思想可以擴展到個體之外。

也就是說,思想不只是我們對經驗的體察,而且是經驗本身。西格爾因此提出他的觀點,人的思想不可能脫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存在。

Monarch Sands Beach Resort 外的沙灘。(攝影: 田善妃 / 大紀元)
西格爾教授認為,人的思維如同岸邊沙灘,不能簡單地分為水或沙。(田善妃 / 大紀元)

「我知道,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定義海岸線』,是水還是沙?我認為,海岸既是水又是沙。」西格爾說,「人不能把對海岸線理解為一方面而不顧另一方面。我一直在想,也許思想像海岸線,是內在和外在過程的統一。對於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來說,精神生活表現出複雜的社會特徵。那麼人在客觀世界中的想法、感情、記憶、興趣其實只是人的思想的一方面而已。」

也有其他心理學家在研究瀕死現象時,證實思想不能簡單地定義為大腦的功能。

維也納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大‧巴特雅尼(Alexander Batthyany)博士根據對幾千例瀕死體驗的研究,認為人在嚴重生理危機的條件下,所經歷的瀕死體驗是一種思維活動,但不是大腦的功能,因為瀕死狀態中大腦沒有任何諸如電信號等生理功能。

巴特雅尼博士還指出,迴光返照現象也說明思維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現象,「大腦功能」解釋不了一些人,尤其是老年癡呆者在臨終前的思維正常甚至是超常狀態。#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國精神醫學專家將瀕死體驗研究用於臨床
許茹:有瀕死體驗的名人不止蔣緯國
紅色捷克長大的無神論者 歷瀕死體驗轉變觀念
美國醫學家:4000瀕死體驗實例證實神的存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