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美麗與哀愁

人氣 322

文/徐曼沅

馬祖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最近點不到十公里,小三通後,馬祖北竿到福建的黃岐,船行時間只需25分鐘。馬祖與金門一樣,同是兩岸對峙時期的軍事重地,解禁後留有許多軍事遺跡及傳統閩東建築,近年「藍眼淚」蜚聲國際,但「馬祖」也有他自己的美麗與哀愁。

 

藍眼淚別哭

馬祖「藍眼淚」是海中的一種夜光藻,夜晚隨著潮汐浮動螢光熠熠,像極了湛藍大海裡的眼淚 ,此景也因而得名。藍眼淚通常出現在春夏兩季,約4至8月這段期間可看到,在水溫、海流以及潮汐的條件共同配合下,海風驟起大浪後產生藍眼淚,但要親眼看到,就像等待極光一樣,得碰些運氣。

北竿「橋仔村」、「芹壁」、「坂里沙灘」,以及南竿的「大漢據點」、「津沙沙灘」都是馬祖當地能遇見藍眼淚的地點。但午後漫步沙灘上,你看不到藍眼淚,只能看見淺灘上四散的垃圾。遠眺是如夢似幻的藍眼淚,但近瞧卻是來自中國的海漂垃圾。馬祖人也透過這些垃圾間接認識了不少大陸品牌。馬祖高粱進軍中國市場,而中國的海漂垃圾也源源不斷的到來。

中國海漂垃圾汙染金、馬地區相關海域及沿岸已不是新聞。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環保意識卻沒跟上,台灣離島被迫承受隨洋流而來的垃圾侵襲,每遇大雨或颱風,隨江而下的保麗龍、廢漁具和瓶罐散落在沙灘上,這些垃圾,永無止息,就像北方飄來的霧霾,連日遮蔽海峽,看不清對岸。

「津沙」沙灘原為「金沙」,中國大陸進口的海漂垃圾,已成為當地人的夢魘,儘管政府撥了許多經費淨灘,但藍眼淚似乎就像是在為馬祖生態、海岸環境而哭泣。「金沙」易名為「津沙」,不知與滿目瘡痍的沙灘不再金光閃閃有關否?

老酒與阿兵哥

「南竿有老酒、東引有大麴」,馬祖人善飲有其環境因素。因東北季風強勁,馬祖漁人出海前習慣喝酒暖身,休息時小酌放鬆, 為了補身,料理中也會使用老酒、紅糟。

媽祖的「比薩大王」可不只賣比薩,這間小店最出名的是「老酒」麵線。

「比薩大王」賣的老酒麵線。(徐曼沅/大紀元)
「比薩大王」的老酒麵線。(徐曼沅/大紀元)

「比薩大王」老闆曾經營過電影院、KTV,廚房提供些簡單的美式料理如比薩、炸薯條。當時主要的顧客是來自台灣本島的軍人,霧季馬祖船隻停航、飛機停駛,軍人只能留守在島上無法外出,小店生意不錯。但隨著馬祖軍人減少,生意也逐漸流失,老闆只好轉型改賣私房料理,小小的廚房只有一位廚師,店內簡單的幾張桌椅,客人多了只能等,若真的餓了,建議先點個「繼光餅」充飢。

相傳「繼光餅」是明代抗倭寇名將戚繼光發明的一種餅,此餅中間有個洞,可以用繩子串起來,掛在軍人腰際或脖子上,餓了即可方便食用。

「馬祖漢堡」繼光餅。(徐曼沅/大紀元)
「馬祖漢堡」繼光餅。(徐曼沅/大紀元)

這種餅有點像美式貝果,當地人又稱為「馬祖漢堡」,他們會在繼光餅裡夾上餡料,餡料多半是用蚵仔、蛋、蔥、芹菜末或其他海鮮製成,嚐起來鹹香有嚼勁,是馬祖人下酒的好點心。

馬祖老酒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前人從福州渡海代代相傳的釀酒技術,現代人想嘗試也不難。「林義和工坊」的負責人黃克文是抗日海盜林義和的後代。他的小工坊開放用餐與讓遊客親自動手製作老酒,簡單的糯米、水和紅麴加上一定比例和定期攪拌,一個月後就能成酒,現場教學後,民眾帶著自己的「作品」回家,按照步驟,一罈手釀老酒和餘渣(紅糟)就產生了。

八八坑道與芹壁標語

八八坑道是馬祖酒廠最著名的酒窖,還未入洞口就能聞到酒香,走在隧道裡,人幾乎就醉了。

八八坑道是馬祖酒廠最著名的酒窖。(徐曼沅/大紀元)
八八坑道是馬祖酒廠最著名的酒窖。(徐曼沅/大紀元)

相傳此坑道早期原是為躲避海盜侵擾而開鑿,軍隊進駐馬祖後,又加強抵禦功能,改為戰車坑道,為慶祝蔣公88歲誕辰,命名為「八八坑道」。

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主題館展示兩岸對峙時期坑道士兵工作情景。(徐曼沅/大紀元)
馬祖的坑道內部展示海龍部隊訓練情景。(徐曼沅/大紀元)
八八坑道(徐曼沅/大紀元)
馬祖的坑道內部展示兩岸對峙時期坑道士兵工作情景。(徐曼沅/大紀元)

1992年,「八八坑道」由馬祖酒廠接管,意外發現此處是絕佳的酒窖,因坑道內冬暖夏涼,長年溫度維持在約15~20℃之間,讓罈裝老酒更香醇。馬祖酒廠的高粱也因此屢獲國際酒展獎項。

馬祖共有90多個軍事碉堡,在撤軍後逐漸荒廢,編號12的「么兩據點」在曹以雄改造下,搖身一變成為複合式的「刺鳥咖啡書店」,「刺鳥」的海景遼闊,是過去觀察中國的絕佳位置,今日從這望去,還能看見幾艘中國漁船越界來捕魚,可惜因霾害嚴重,已看不清對岸中國景色。

北竿「芹壁」有「馬祖地中海」之稱,它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聚落,保存大量早期的石屋,建物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由高處眺望石屋屋頂,能見到屋瓦上疊了一塊塊石頭,這是為抵擋強風,避免海風將屋頂掀起的「壓瓦石」。房子還保留了戒嚴時期的標語,如「消滅朱毛漢奸」、「解救大陸同胞」、「軍民合作」等標語。

北竿「芹壁」有「馬祖地中海」之稱,它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聚落,保存大量早期的石屋,建物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徐曼沅/大紀元)
北竿「芹壁」有「馬祖地中海」之稱,它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聚落,保存大量早期的石屋,建物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光復大陸。(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光復大陸。(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殺朱拔毛、反共抗俄。(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標語。(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徐曼沅/大紀元)
芹壁聚落的反共標語。(徐曼沅/大紀元)

坑道、碉堡、標語,國軍制下的遺跡仍在,只是沉澱為歷史的憑弔物,供人欣賞,不再具有真正功能。

媽祖在馬祖

傳說「媽祖」林默娘因父兄駕船遇風浪,船毀人溺,孝順的她也為救父兄入海罹難,經民間口耳相傳,遂成保護漁民的海神,而媽祖的遺體就在馬祖。

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近年改建落成時,廟方原本想為靈穴塗上油彩,但無論任何塗漆都難以上色,或許媽祖也喜素顏無華吧。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塑像以花崗岩打造,28.8公尺的高度與馬祖總面積28.8公頃呼應,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蘊含「媽祖在馬祖」的深意。

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徐曼沅/大紀元)
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徐曼沅/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馬祖大坵賞鹿 零距離接觸
行銷馬祖  美旅遊節目取景拍攝
台灣馬祖霧季之美 猶如國畫潑墨山水
歷時20年 中華電信馬祖南竿大樓啟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