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傳」系列之十七:慶封

【奸臣傳】「崔慶之亂」的二號人物慶封

作者:皇甫容

明 戴進《渭濱垂釣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00
【字號】    
   標籤: tags: , ,

春秋時代,齊國「崔慶之亂」的二號人物是慶封。他和崔杼聯手弒殺莊公,共立公子杵臼為國君,是為齊景公。

叔孫吟相鼠」  諷勸慶封

在齊國公族中,慶封極為驕奢淫逸,剛愎自用,為人又無禮貪婪。一次,慶封出訪魯國,乘坐的車子格外奢華,很多人都很羨慕他的車子。叔孫說道:「我聽說:『服飾過於華美,就不合禮法,他將來一定不會善終。』要奢華的車子有什麼用?」

叔孫與慶封一起用餐時,他看到慶封舉止粗俗,缺少貴族禮儀,於是借吟《詩經》「相鼠」加以諷勸,他說: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看那老鼠都有張皮,有牙齒,有肢體,而那人卻沒有儀表,沒有廉恥,沒有禮義,那還活著幹什麼?

叔孫吟完「相鼠」,本以為慶封會聽懂詩的意思,不過看到慶封的表情,一副完全沒有聽懂的樣子。

齊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復原模型(Rolfmueller/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崔家內訌  同室操戈

慶封沉湎酒色,對權力也有著極大的慾望。莊公死後,崔杼自封為右相,慶封為左相。當時,齊景公年少,就由崔杼獨攬齊國大權。對此,慶封心懷嫉恨,一直尋找機會殺掉崔杼,以取代相位。

崔杼和前妻育有二子崔成和崔疆。二子還未長大,他的妻子就撒手人寰。崔杼娶貌美的寡婦棠姜為妻,為他誕下一子,名叫崔明。加上繼子棠無咎,就是棠姜和先夫齊棠公所生的兒子,崔杼共有四子。

崔杼寵溺棠姜,就立崔明為繼承人。嫡子崔成身有殘疾,看到自己無緣大位,就請父親將祖地崔邑送給他,作為他將來歸休養老的地方。崔杼爽快地答應了。

但是棠姜的兒子棠無咎和弟弟東郭偃都很反對,他們認為崔邑是崔氏家族宗廟的所在地,只有宗主才有權享用。

崔成和崔疆聽說此事,為自己的處境感到悲憤,為出心頭惡氣,兄弟二人來到慶封府上,請他為其出謀劃策,剷除棠姜、東郭偃和棠無咎。

慶封反目  剷除崔氏

慶封嫉恨崔杼獨掌大權,百官對他俯首稱臣。如今,崔氏的兩個兒子登門造訪,慶封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就召來心腹盧蒲嫳商量此事。

盧蒲嫳說:「看來,上天就要拋棄崔杼了。他家內訌同室操戈,正是慶氏興盛的時候。」慶封答應幫助崔家兄弟。在慶封的煽動下,崔成、崔疆兄弟二人回到家就刺殺了棠姜的哥哥東郭偃以及她的兒子棠無咎。兄弟二人瘋狂的氣焰,嚇跑了很多家丁。

崔杼看到同室操戈,憤然出走,也去找慶封商議。慶封虛情假意的勸導崔杼,崔、慶兩家本為一體,崔家內訌,慶家當然要全力以赴,協助平亂。於是,慶封命令盧蒲嫳率領壯士圍攻崔家,將其洗劫一空。慶封又打著除亂的名義,殺了崔成與崔強,棠姜也在亂中上吊自殺。

為了羞辱崔杼,盧蒲嫳就奉慶封之命,將其送回家中。崔杼看到家中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屍體,他在悲憤和痛苦中,也上吊自盡。只有一子崔明倖免於難,逃往魯國。

貼身侍衛  密謀復仇

慶封滅了崔氏,齊國大權就落到慶封手裡。但他酷愛打獵,且又沉湎女色荒淫無度,無暇處理國事,就將全部政務交由兒子慶舍處理。他本人帶著妻妾和珍寶到心腹盧蒲嫳家中居住。

慶、盧二人荒淫無恥,他們互換妻妾,日夜笙歌飲酒作樂。文武百官若有要事,都要去盧蒲嫳家中請示慶封。盧蒲嫳家就像齊國的政經中心一樣。

盧蒲嫳的哥哥名叫盧蒲癸,是齊國的一大勇士,曾是齊莊公的部下。莊公被崔、慶聯手殺害後,盧蒲癸為避禍逃到了晉國。

在盧蒲嫳的推薦下,慶封允許盧蒲癸回國。慶舍賞識盧蒲癸的勇武,就將女兒慶姜嫁給他。盧蒲癸成了慶舍的貼身侍衛。

盧蒲癸原是莊公部下,一直惦記著要為莊公報仇。他私下招募親信,挑撥慶氏與高、欒二家公族的關係,剷除慶氏家族的計謀逐漸展開。

慶姜遊說  協助除凶

盧蒲癸的妻子慶姜看到夫君整天與人密謀,就問他:「你在密謀何事?告訴我,說不定我還能助你一臂之力。」盧蒲癸想隱瞞,就笑著說:「你一介婦人,能為我謀劃什麼?」慶姜說:「你沒聽說過嗎,有時婦人的智慧遠勝於男子。周武王的十大賢臣中,就有他的王后邑姜。婦人為何不能出謀劃策?」

盧蒲癸擔心一旦告訴慶姜,她可能會像鄭國大夫雍糾的妻子雍姬一樣洩密,致使夫君首先被殺。

慶姜就勸慰他:「婦人以夫為天,夫唱婦隨。雍姬被她的母親所惑,所以害了自己的丈夫。如果我在雍姬的位置,能謀劃的一定謀劃。即便不能,我也不敢洩密。」

盧蒲癸就直言相告,現在慶氏家族專權,禍亂國家。齊景公和欒、高二位大夫密謀剷除慶氏家族,就在祭祀那天動手。慶姜想到,父親耽於酒色,剛愎自用,怕他到祭祀那天不一定出現,於是就親自出面遊說父親,以激將法使他務必前往太廟參加祭祀。祭祀那天,慶舍如期而至,就在祭祀現場,被自己的貼身侍衛盧蒲癸等人殺死。

看著混亂的場面,齊景公驚恐萬分,準備逃走。晏嬰告訴他:「這是群臣為安社稷,誅殺慶氏,並無他意。」齊景公這才安下心來。

在外打獵的慶封從外地返回,半路上遇到慶舍的家丁,前來告亂。慶封聽說自己的兒子被殺,憤然大怒,率人攻打宮城,因城中防禦嚴緊,慶封攻不下來。他的部下看到主子大禍臨頭,也都紛紛逃散。慶封只好亡命魯國,後又輾轉逃到吳國。西元前538年,楚王率諸侯攻打吳國,滅了慶封全族。

慶封的心腹盧蒲嫳因犯下淫亂之罪,被大夫子雅、子尾放逐到北燕。慶封的所有家產也被眾人所分。

結語

由姜子牙經營的齊國,傳至齊景公時,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大國風采。長達50多年的崔慶之亂,幾乎將齊國的大家公族殘殺殆盡。由亂臣賊子結成的利益聯盟,彼此狼狽為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為了一己之私,大開殺戮,傾覆社稷。最終,又為了爭權奪勢反目成仇,相互殘殺。身死族滅,成為這些亂臣賊子不可避免的可怕結局。#

明 戴進《渭濱垂釣圖》,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此圖描繪的是周文王拜訪在渭水邊隱居垂釣的姜太公,邀請他入朝輔政的故事。(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1、《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昭公四年
2、《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

(點閱【奸臣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烽煙亂世,風雨江南,南宋王朝在萬方多難、百廢待興的年代艱難草創,一雪靖康之恥、北伐收復中原,成為趙宋子民義不容辭的使命。而真正的開國歷史,卻是一段南宋君臣不斷屈尊議和、自毀長城的悲辛時代。
  • 紹興9年初(公元1139年),心心念念的議和終於實現,高宗與秦檜等主和派大臣萬分欣喜,欲大赦天下、大擺酒宴以慶賀。此時憂國憂民的大將岳飛則上表直諫:「今日之事,可憂而不可賀,勿宜論功行賞,取笑敵人。」
  • 魯國衰敗之時,慶父應劫而生。他私通後宮,擅權專政,連續謀害兩位國君,導致民怨沸騰,最終求赦不果,抑鬱自殺。慶父亂政禍國,將社稷安危翻覆於手掌之間。這段歷史演變為後世帝王治國的一面鏡鑒,「慶父不死,魯難不已」成為後世千秋的治世警言。
  • 隋朝國祚短暫,經過「開皇之治」的短暫繁榮,又迅速陷入凋敝衰亡。探究其中的禍源,楊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虞世基位極人臣、盡享榮華富貴,棄社稷家國於危難,為私利賣官鬻爵,收受賄賂釋放重囚。一句話能振興國家,一句話也能毀掉社稷。杜如晦秉筆直書虞世基尸位素餐,論斷其罪。
  • 《隋書》末篇亂臣賊子傳,由宇文化及引領開篇。於家,他是貪婪驕橫的輕薄公子;於國,他是凶殘陰險的亂臣賊子。瓦崗軍首領李密想拿著棍杖追打他;在唐太宗眼中,他是個心藏凶惡,不思忠義的惡徒。長河滾滾,風雲翻轉,在一個時代的結點,宇文化及被推到歷史的風口浪尖。
  • 唐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則天獨攬朝政。為脅迫群臣歸附,武則天鼓勵告密,大開刑獄,以剷除異己和李唐王室宗親。於是,周興、來俊臣等大批酷吏應運而生。
  • 來俊臣以滅族為能事,他通常先引導人承認自己犯了反叛的罪名。然後奏請武則天下令,再拿著武則天的敕書去審問,被抓之人就會承認強加的罪名,因為這樣做或許還可以減免其他族人的死罪。來俊臣苛刻狠毒,經他羅織的罪狀,不分大人小孩,狀子都是一樣。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