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孫子替我出氣

作者:允嘉徽

孫子是祖父的寄望,所為何來?(容乃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60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孫子替我出氣

有個不肖子常常毆打父親。他父親還總是抱著孫子不離手,愛護有加。
鄰人就問他:「令郎不孝,你卻這般愛令孫,為何呢?」

這位祖父答道:「不為別的,我要抱他長大了,好替我出氣。」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話取巧,可能弄巧反成拙,出醜了!《笑得好》裡有個「活脫」的父親教兒子「話不要說死」,他日兒子答來人「令尊翁在家麼?」怎麼個說法?
  • 原來遠在三百年前的笑話集《笑得好》就有這個笑話了!有一人最忘事了,姑且稱他「忘夫」。忘夫走路就忘了停止,睡下就忘了起床,出了門竟然也忘了自己的妻,妻子罵他……。轉到此生忘了彼生,跨越彼生此生的界線,人人都是忘夫!從大時空來看,能識得生生世世的因果、不矇昧於自身造下的因果業報的能得幾人呢?
  • 許多人愛酒,無酒不成席,這樣的人偏偏愛「撒酒瘋」,三百年前已經不少見。喝了酒主意識不清,也常讓人欲勸還休。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氏惺庵愚人留下笑話,作了見證。這則笑話非常「風雅」(「諷雅」),是以對子的形式呈現的,表現了作者和時代的特色--風雨對調笑撒酒風……
  • 讀書釋義,牛頭不對馬腳的答案、言不及義的答解……可鬧得人啼笑皆非!這樣式的答案,原來三百年前就已經非常可觀了。看看這兩個不會認字和不會讀書的毒笑話,就能明白一些時人「讀書」的時代風氣。笑點:「太大」難分!「三十而立」的「瞎解」!
  • 有人這樣說「一醉解千愁」,以酒作為逃避憂愁的解方。酒真解愁了嗎?其實,清醒的人都知道酒麻醉的是人的主元神,酒無法改變現實世界不是嗎?!清人《笑得好》就有個笑話,以醉猴諷醉酒弄舞的人。怎麼個諷法?有個人買了隻猴子,給牠……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難覓。《笑得好》有個市集中琴師遇知音的「毒笑話」,冷清清、空蕩蕩、硬梆梆,迴盪弦外之音。《笑得好》笑點:喜得知音
  • 祝壽話兒,福壽吉利長命百歲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見忌。一個祝壽宴席的祝壽辭令,從「壽高彭祖」開門迎喜,怎麼會鬧出「該死了」的歪語收場呢?《笑得好》笑點:祝壽歪語。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