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分配資金 川普或將大砍環保預算

人氣 135
標籤: ,

【大紀元2017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莉莉綜合報導)川普總統上任後,為了兌現他在競選時對美國人的承諾,除了大刀闊斧地重組內閣,任命各部要員之外,重新整合並分配國庫資金也表現在他的各項行政命令及預算當中,其中包括廣受爭議的環保預算。據美聯社消息,川普政府或將大砍環保預算,並精簡環保局工作人員配置。

環保預算減25%,人員減3,000

美聯社日前從美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獲悉,川普政府已經制定了環保局預算草案,決定將砍掉25%的各類政府環保資助,同時也將令該局精簡3,000名工作人員,精簡率為19%。

具體來說,根據新的環保預算草案,環保局的年開銷將從82億美金削減至61億,其中包括將氣候保護資金減少70%至2,900萬;將大湖恢復倡議資金減少97%至1,000萬;並將環保公正計畫資金減少79%至150萬。

其中,大湖恢復倡議的資金削減幅度為各項之最。該計畫主要包括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系統進行大面積清理所花的費用。奧巴馬時期,該計畫每年從聯邦政府接收3億美金的資助。國會曾在去年12月奧巴馬離任前通過決議,直到2021年,政府都將對該項目投入3億美金的資金。在川普政府的預算中,該項目每年只能接收到1,000萬的聯邦資助。

另外,根據該預算草案,川普政府還將削減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組織17%的資助。該科研機構的研究範圍主要包括大氣變化、氣溫、海洋及海岸等。

該草案也將削弱環保局監測和執行環境法律的力度,同時還砍掉一些區域性的環境治理項目,其中包括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普吉特灣(Puget Sound)和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的環保項目。而舊金山灣去年曾得到的480萬美金治理項目,今年也將根據新預算草案而被取消。

環保局代理行政助理Donna Vizian表示,目前她不能對媒體證實該預算的具體情況,她認為現在評論還太早,因為任何關於削減預算的提議都將經歷漫長的審核過程。而且,最終的計畫需要經過國會批准,這又將花掉至少幾個月的時間。

環保局前行政官Gina McCarthy不認同削減環保預算的做法。她認為,環保局承擔保護美國人的公眾健康重任,國家應把人們的健康放在商業利益之前去考慮。

雖然頗受非議,但保守派智庫機構中心地帶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對新的環保預算草案表示歡迎。該所主席Joseph Bast認為,該預算的削減度還遠遠不夠,他認為環保局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美國的「國家醜聞」,他說:「如果川普嚴肅對待這一『醜聞』,削減至少20%的資金應只是第一步,希望政府能出臺一個5年計畫來取代這個機構。」

力排阻礙,普魯特獲任新環保局長

2月17日,國會參議院通過全體表決,批准川普提名的俄克拉何馬州總檢察長普魯特(Scott Pruitt)為環境保護局(EPA)新局長。

據ABC新聞報導,參議院此次投票表決的結果是52:46。儘管民主黨一直在阻攔全體投票,但共和黨參議員還是推動了普魯特的確認進程。

普魯特曾對奧巴馬政府的多項法規提起訴訟,挑戰環保局、奧巴馬醫保、非法移民執法、多德-弗蘭克(Dodd-Frank)法案,以及奧巴馬總統屢次有意繞過國會的意圖等。

雖然普魯特因持不同的環保觀點受到一些環保團體的反對,但前川普交接團隊公關負責人米勒(Jason Miller)力挺普魯特,認為他能勝任環保局長。米勒說:「普魯特作為俄克拉何馬州總檢察長,有著強而有力的保守紀錄,並且熟悉影響能源資源的法律和規定。」

普魯特:二氧化碳不是全球暖化主因

3月9日,新任環保局長普魯特在美國談話性節目《Squawk Box》裡表示,二氧化碳不是全球暖化的根本原因。

據CNBC報導,普魯特表示,「我覺得要非常準確地評估人類對氣候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有挑戰的,對於影響的程度也有極大不同的見解。因此,我不會同意二氧化碳是影響全球暖化的主因。」他也表示,對於碳排放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也必須重新分析。

普魯特的立場與其他科學家不同。目前大約97%的科學家都認同,石油、煤炭化石燃料與氣體燃燒等人類活動,就是氣溫上升的主因。

在2月聯邦參議院的任命案聽證會中,普魯特也曾對批評者展開反擊。他說:「讓我告訴你們,科學告訴我們,氣候正在改變。從某方面來說,人類的活動會對那種變化帶來衝擊。而如何準確測量氣候變化對人類衝擊的程度與規模,以及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衝擊,有待持續的討論與對話。」

普魯特一直與石油產業的關係密切,曾向川普暗示有意要鬆綁能源法規。外界猜測,政府可能將會改變碳排放政策,為川普的產業新政策鋪路。 ◇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川普高喊擴編國防預算 誓剿IS
川普白宮預算局長 意屬高盛營運長寇恩
川普擬提名眾議員穆瓦尼掌管白宮預算局
美財長:川普預算將不會削減社保及醫保福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