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生活(317)就是家常菜

作者﹕文、圖/邱榮蓉

淡彩速寫 / 家常味餐點(圖片來源:作者 邱榮蓉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水性色鉛筆速寫 / 餐後熱咖啡(圖片來源:作者 邱榮蓉 提供)
水性色鉛筆速寫 / 餐後熱咖啡(圖片來源:作者 邱榮蓉 提供)

每隔一段時日,我和友人就會相約來台北這家外觀不起眼的小咖啡館相聚,這裡有讓人安心自在的平價消費、簡單陳設、昏暗燈光,還有最令我懷念又回味的家常菜。店裡日常供應的料理,簡單不花俏,卻有濃郁溫暖的媽媽味!每回來此,我必定會提早出門,好挑選習慣的位置,再等候著熱騰騰的家常味上桌。這裡的套餐主菜有「咖哩雞」、「香煎魚」、「紅燒肉」三選一,再搭配3樣小菜。主菜好吃、3樣小菜也一樣可口。

我不是常客,差不多1至2個月才來一次,但每次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應該是店家媽媽味道的家常料理,讓我情不自禁地想一再光顧吧!我的廚藝尚可,會燒幾樣可口家常菜,卻始終燒不出美味的「魚」料理,大概沒真傳到母親處理「紅燒魚」的真功夫,於是我幾乎只買切片魚肉煮味噌豆腐湯、或用一點油乾煎再灑些胡椒鹽就好。倒是「咖哩雞」讓我自信滿滿,只需買去骨的雞腿肉﹙避免大口吞嚥時會吃到碎骨卡在喉嚨裡﹚,照著煮食的先後順序,最後放入味道香濃的進口咖哩塊,就能「易如反掌」地燒出一道美味下飯的家常菜了!

記得兒子住校唸書的那幾年,每逢假日一回家,我只要燒一鍋咖哩雞或咖哩牛肉,就能滿足他的胃了。有一天他意猶未竟地說:「真是百吃不膩啊,好想早餐也吃咖哩飯。」我想,在兒子心目中:媽媽的咖哩飯,一定是他最想念的「家鄉味」吧!

想起我年少離家讀書的青春歲月,那時最懷念的家鄉味卻是「麵食」。尤其發現掛著「眷村味麵食小館」的招牌、或路邊有人賣蔥花捲餅、蔥油餅或包子的小攤,我必定好奇的趨前嚐嚐,想從食物裡尋覓屬於我的家鄉記憶。尤其學校後門有個小攤,是一位親切的外省伯伯,他只賣一種麵食,就是「豆腐捲」:像蔥花捲似的大花捲,裡頭捲著滑嫩的豆腐、蝦皮、冬粉、蔥花,個頭方方的比饅頭還大!連吃2個就很飽了,而且營養豐富、美味便宜,也是我最常吃的晚餐點心。

最近我又開始在「農會家政班」教導學生利用「水性色鉛筆」來描繪「美味家常菜」的課程。所謂「家常菜」就是每家都有各自的味道,源自於阿嬤、阿公或母親、父親一路傳承下來,不管只有一道、兩道或好多樣的菜餚;就是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家常菜,凝聚了對家人所有的愛和關懷……畢竟,食物的「美味」無非就是溫暖的記憶啊!

過去大家用拍照分享家常菜,現在教學生用彩筆紀錄家常菜,等10堂課結束後,相信每位學生都畫出一手好菜,我迫不及待等著那一刻的到來!@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微涼的秋冬,偶爾想煮個熱湯來暖暖身子,去黃昏市場逛了一圈,無意間發現有個攤子,桌面舖滿了屬於這個季節的滋味:煮熟的菱角、花生、玉米、還有我最愛的小芋頭,像座小山似的堆在一起。
  • 附近的黃昏市場裡面,有一家老字號的「牛排館」,它其實是市場角落的一個攤位,開放的環境完全沒有隱密性,料理鐵板的煎台和工作空間,直接讓人一目了然,就連店裡每道菜單也都簡單明確的高高掛起,老遠就能讓人讀得一清二楚。
  • 今年冬天似乎特別溫暖,明明已經是12月下旬了,卻沒有寒氣逼人的氣候,眼看著一年一度的耶誕節即將來臨,市區的商家和街道卻顯得異常冷清寂寥,完全不似往年般的繽紛熱鬧。
  • 喝完咖啡在回家的路上,我總是靜默開心的回味這一天「美好咖啡日」的餘韻。後來,彼此相約每月忙裡偷閒,找一天專屬我們的「咖啡日」:一起喝咖啡、畫畫、拍照、聊天。
  • 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喜歡吃「三明治」這種簡單即食的便餐,無論作為正餐、下午茶、消夜或出外郊遊都十分方便。尤其早餐吃三明治,營養可口又容易消化,不管是吃早餐店現做的、或便利超商微波加熱的,只要搭配一杯熱咖啡,就讓我覺得精神百倍、心情愉悅!
  • 眷村是自成一格的小社區,村裡村外的生活機能食十足,有幼稚園、小學、籃球場、美髮院、雜貨店、菜市場、早餐店、饅頭包子店。午後或傍晚會有麵包車來叫賣麵包和蛋糕。也有賣爆米花和棉花糖的小販,或賣水果和醬菜的推車。
  • 整理書桌,忽然翻到一疊舊照片,那是8年前在寶慶路的舊家拍的;有些事雖然事過境遷,往事卻不會如煙消逝,不經意的舊照片浮現了過去那幾年的記憶。
  • 第一位房客是一對經商的年輕伴侶,他們沒有生養小孩,倒是養了2條貴賓狗。兩個房間一間住人,一間住狗;小狗睡的地方很像嬰兒床,床旁還垂掛著粉嫩的蕾絲……他們推娃娃車出門上班、下班,每天遛狗狗不遛小孩。
  • 日常的我原本就有喝水果茶、伯爵茶的喝茶習慣,但從未想過原來在使用過的棉質茶包上也能畫畫?!實在太佩服這位突發奇想的女插畫家了。同樣都是手繪創作者,感覺上茶包畫要更加精細與困難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