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探索

【命理】命運雖前定 行為損德會改變

作者:泰源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都報,客觀地想一想自己吧:自己還有多少敬神敬佛的心呢?(攝影:明國 / 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3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命運雖前定,但如果一個人做了損德失福之事,也能使命運改變,使原來應得的福祿被削減、甚或剝奪了,這些在歷史上多有記載。

作虧心事損德失福

康熙四十二年,江南的舉人赴京師會試。有解元某君,自以為有才學,輕視一切,欺蔑同時赴京的舉人,常說道:「今年的狀元,除我之外,還有那個?」同去的人都受不了他的這種輕慢言論。

到了京城,已臨近試期,住在一起的一位舉人,夜間夢見文昌帝君在殿上唱名公布考試結果,某君果然中了狀元,這位同住一起的舉人心中感到不平。

不多一會,有個女子披頭散髮前來呼冤說:「某君的舉止行為有虧,不可讓他名列眾人之上,須另換一人。」文昌帝君面上露出為難的神色,朝著穿紅衣的神問怎麼辦好。

紅衣神答道:「萬曆年間也有這事,下科狀元移到上科來,讓他早中狀元三年,減壽六歲。這個例子,今天可以照著行事。」於是重新唱名,狀元換了王式丹。

次日天明大夥兒起床,某君仍誇口如常。同住的那舉人告訴他夢中所見的情形,某君大驚失色道:「這是冤孽難逃,非但不想得狀元,我連考試也不參加了。」急速穿好衣服回家,後來死在半途。這一科的狀元果然是王式丹,他活到七十三歲。

《文昌帝君》(國立歷史博物館)。(鍾元翻攝/大紀元)
《文昌帝君》(國立歷史博物館)。(鍾元翻攝/大紀元)

貪色失德丟功名

同樣在清朝,有南昌人羅某精於命理推算。乾隆年間,他幫人推算,多有奇驗。他自己推得,命中無大的福祿,惟庚子年的科考可得一榜。他又與王某同學推算,說其終生都不會中榜。

己亥年冬天,他們的學館旁邊住著一位寡婦,年輕美豔而不能自持。起初挑逗王某同學,王某極力拒絕。後來又挑逗羅某,羅某驚以為是桃花運,於是頻繁地與她往來。

到庚子年秋天科考,結果王某考中,而羅某卻名落孫山矣。羅某質疑謂命理不靈,豈知冥冥中命運會轉移,王某力拒色誘得福報,羅某貪色失德丟功名。

做了損德失福事 現世報

筆者在批算八字時,亦曾碰到這種情況。一次,太太的親戚來找推算,想問到外地接手開一餐館。其八字如下:

舉例

屬乙木命,生八月酉金當旺之時,木氣衰竭,且地支辰酉又合金,天干乙庚合化金,時支未土,八字明顯土、金過重,乙木日主身弱,以印化煞為用,即喜水、木為用神,忌土、金再重。此造乙木自坐亥水位,時干透出癸水生身,雖不見有強木為根,亦為可用。故行水、木運有利。

來問之時在卯木運,為喜用之運,且與命中亥、未成亥卯未三合木局,合者為喜用神,有機遇也,雖說為卯酉沖提綱之運,但三合木局,木夠強,為好沖衰,反而會有好的變動。故判他會有機遇成事。因開的是一小餐館,此命與運亦能承擔得了。

誰知幾年下來,得到的消息是,後來此人腿腳部發痛,不能持久站立,而做餐館工,往往一天須工作十多小時,故不得已而放棄。這明顯與所算不符。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親友們說起,他早年作為留學生出來海外,身無分文,無人依靠,有一小鎮的一間餐館收留他打工。此餐館的男主人做事遲鈍,時日一長,喧賓奪主,他成了這間餐館的主人,而當初收留他的原餐館夫婦反而要離開。內中詳情雖不明,但明眼人都看出,是做了損德失福之事了,有時是來世來報,有些是下半生就還,使原來應有的好運,行不起來。且後來有個幾歲大的孫子,因傭人看管疏忽,自己跌落游泳池淹死。

可見,為人處世,即使如何辛苦挫折,萬不可做出損人利己,失德失福的事。到頭來吃虧和受報應的還是自己。@*#

資料來源:《續子不語》、《北東園筆錄》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被算到是十惡大敗命,嚇得不得了,到處找人來問,這是真的嗎?何謂十惡大敗命? 神煞論命,不經過五行生剋辨證來論命,肯定是片面的,孤立的,無驗證性。如果有人以為這就是八字論命的方法,你就肯定學不到真正的算命知識,終將淪為靠察言觀色之類的江湖術士。破神煞算命有三把斧:問格局、問喜用神忌神、問前塵往事和展望未來。
  • 北宋奸臣蔡京先後四次任宰相,掌權共達十七年之久。80歲高齡的蔡京被貶官流放,在赴儋州貶所時,攜帶大量金錢,但是他的作惡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錢也買不到東西。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於此。」為何大惡之人不易死呢?
  •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也是在八字批命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尤其是男女如何「合婚」?合婚真的是有可能的嗎?看古人如何合婚?問現代人如何合婚?無緣
  • 正史中所記載的事,則字字句句皆可考證,無一事為虛構,無一事是杜撰。史官(或史家)對歷史的詳實記錄的正史,有別於古代私家野史編撰的史書。《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統紀傳體史書為正史。現且從正史中所記載的事例來看下:有神論和無神論,有鬼論和無鬼論,孰真孰假?1、不信鬼被鬼嚇死;2、仗勢奪田殺人,鬼魂索命。
  • 正史中所記載的事,則字字句句皆可考證,無一事為虛構,無一事是杜撰。史官(或史家)對歷史的詳實記錄的正史,有別於古代私家野史編撰的史書。《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統紀傳體史書為正史。現且從正史中所記載的事例來看一下:有神論和無神論,有鬼論和無鬼論,孰真孰假?1、至孝仁恩,灶神施福;2、何比干治獄積德,神賜符策。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