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琴聲上通神明下達鬼神的郭去非

作者:泰源整理
郭去非的琴藝深藏不露,在眾人的請求下露了一手,讓人拜服。示意圖:明 文伯仁繪 《楊季靜小像卷》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42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朝時,浙江海寧有一世家子弟叫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到了十四五歲時,遇到一位親戚在彈琴,他就戀戀不捨。這位親戚教了他些指法,他從此專心致志,幾十年來,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有一年他的壽辰,親戚朋友都來慶賀,郭君討厭吵鬧,就自己一人避居在一室,讓他的兒子出面酬應。晚宴結束後,有兩三位表兄弟輩份的老人說:「主人因為彈奏琵琶享有聲譽已經多年了,一定有與凡手不同的地方。平時不敢提出請求,今天特意乞請壽星賜彈一曲,不要以為是對牛彈琴,就置之不理,這就是我等的幸事了。」眾人都踴躍附和,他的兒子就進去傳達眾人的心意。

郭君拿著琴走出來,說:「這是聖賢的法器,是天地之中的聲音,上可以用來通達神明,下可以感動鬼神的。」親戚們說:「如果是像這樣,就一定能夠陶冶我們的性情,但是能通鬼神之說未敢馬上相信。」

郭君讓兒子設爐焚香,點上很多燈燭,關上窗戶,囑咐年輕膽小的人不要害怕。大家都笑著說:「有三四十個人在這兒,就是鬼神現形,又有什麼可怕的呢?」郭君調校完琴,就開始彈奏起來。開始時聲音悅耳而動聽。過了一會兒,聲音漸漸悲戚,燈燭亦漸漸昏暗起來,陣陣幽風颯颯作響,發出嗚嗚的鳴聲。聽著聽著,婦女們都哭了起來,忽然窗外像有一百多人在拋擲泥沙,窗紙都要裂開來了,逼得人們毛髮都豎了起來。

於是年幼的男童和幼女都撲入大人的懷抱中,少年們互相擁持。一位老者搖手說:「樂曲還未奏完,膽小的人恐怕就要嚇出病來了,怎麼辦好?」郭君微微一笑,改弦易調,燈燭突然亮了起來,覺得屋內充滿了陽和之氣,悠然的琴聲突然停止了。客人問:「彈的是什麼曲子,竟能會這樣呢?」郭君說:「普庵咒,第一轉僅彈了六段,你等畏懼,便不再彈,於是就收了。」眾人一再拜了再拜,說:「真是神乎其神的技藝啊,即使有別的音樂也不敢請了。」於是大家肅然退下。

壬戌年的清明節,郭君帶著本族的兄弟子侄輩,買船到武林(舊時杭州的別稱)祭祀墓地。祭墓完畢,便一起遨遊吳山,船停泊在城內。當時大雨連日不停,山泉暴注,河水頓時暴漲,與河岸齊平,堵塞了橋梁,船無法行駛。況且風狂浪急,船內顛簸不得安寧,就把船移到一大戶人家的水閣下面。當天不能燒火做飯,眾人都惶惶恐恐,手足無措。

他們出航到杭州祭掃後,遇上意外情況。(Fotolia)

郭君笑道:「無妨大礙,當今在患難之中,不得不貶低我的聲價,用琴來求得食物,好像還可以得到。」眾人說:「然而人都不能上岸,怎麼辦?」郭君說:「不用擔憂。」於是將琴橫擺在前艙上,彈起《水調歌頭》一曲。剛彈完,水閣子上面就有人打開窗子問,船夫便如實告訴了他。不久,水閣大開,請船隻進入戶內停泊。

這時出來幾個僕從,左右打著雨傘,護送一位老人上船。老人脫去雨衣,赫然現出四品官的冦帶。老人進入船艙對郭君行禮說:「我剛剛聽到先生的清妙琴音,小女學習此琴多年,一直未得明師指授。如不嫌棄,請過來寒舍一敘。」便派僕人帶著琴,攙扶著郭君,並邀請眾人一同進去。他家的門庭宏偉寬敞,陳列著各種豪華的飾物,是豪門大族。

經詢問得知主人是由內閣中書出任觀察使後退休養老,一向來家族富有。父親和女兒都喜歡彈琴,那水閣就是琴室,女兒經常在這裡。忽然聽到外面有琴聲,與眾不同,所以就告知父親而誠懇地邀請他們。主人知道客人還沒有吃飯,於是大開筵席,另外用柴米供給船夫,大家都能夠飽餐。又見郭君是年高有德之人,邀請他入內,讓女兒拜投他門下。

主人女兒剛成年,聰明俊秀,落落大方。郭君讓她試著彈奏一首曲子,她彈奏完後,郭君說:「大體上手法也差不多了,只須撥正些音節,就可以登大雅之堂了。」於是問她想學什麼,最後就傳了一首《漢宮秋》給她。主人款留他們住了幾天,待天氣晴朗時,水勢也退了,眾人便想告辭。

主人想留住郭君而送其他客人。郭君說:「老夫年已近八十,恐怕犯了年紀大不宜宿在外的告誡,只可作暫時的逗留,不可留戀。何況女公子甚是聰慧,自己全都知道其中的奧妙,即使是教了她一首曲,她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到其它曲目上去。」郭君堅持不肯留下。主人便準備了豐厚的禮物贈送給他們,親自登船恭送他們離去。從此,郭君的名字,遠近傳聞,凡是喜好這行的人都紛紛來向他求學。郭君討厭這種煩惱,便躲進了硤石山,最終不知去向,有人說他成仙去了。

資料來源:《續客窗閒話》@*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一對來自不同家境、貧富差距極大的男女同學,有志竟成終成眷屬,但是,後來遭逢戰亂生離死別……,道盡人生無常。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古人關於風水有許多精闢的論述,例如:「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盡知穴在山,當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下面就講兩個有關風水的故事。
  • 「百善孝為先」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孝道是構建中國社會倫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會中,孝更是衡量一個人道德行為的根本標準。那麼,不孝之人,是否會受到天神的懲罰呢?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