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 中醫師傳授養生基礎

人氣 270

【大紀元2017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炎炎夏日透過食療可以達養心消暑的作用,華商經貿聯誼會呂桂宏中醫師特別在其18日「仲夏養生講堂」傳授養生基礎,並提供8種黑木耳、桑椹果膠、豆腐皮凍、南瓜小米粥等美容防曬去斑的料理。

華商經貿聯誼會18日舉辦「仲夏養生講堂」,中醫師呂桂宏、井璟傳授養生基礎。(袁玫/大紀元)
華商經貿聯誼會18日舉辦「仲夏養生講堂」,中醫師呂桂宏、井璟傳授養生基礎。(袁玫/大紀元)

呂桂宏表示,養生基礎因人、時、地而不同,因此不要盲從,養生有兩項三步驟原則可依循:第一「冰糖水」,要去冰、少糖、補水;其次「作心表」,要注意飲食、心情與作息。

去冰、少糖、補水

天熱很多人喜喝冰品,尤其是年輕人,冰品喝下首先刺激咽喉,容易氣管收縮、咳嗽,到胃就刺激胃黏膜。因此長期飲用,胃會不斷收縮導致胃虛。日積月累一兩年下來,就會有症狀出現。

人體內的水分會隨著年齡漸少,隨時注意補水非常重要,每天要飲2000 CC的水才夠補充大小腸一天代謝之需,因腸壁皺褶長度達人身高的20倍,長期水分不夠會影響排便,造成宿便形成體內毒素。

建議早上起來先喝50 CC溫開水,改變代謝習慣。透過喝代茶可避免口臭、臭便、口乾舌燥、上火現象,並能消暑,如杭白菊花茶、金銀花、山楂、洛神花等皆為好選擇,可調理身體。飲用代茶也包括在2000 CC水分內。

注意飲食、心情與作息

飲食方面,早上堅持吃早餐,五穀雜糧多花樣的選擇,午餐選需長時間消化的蛋白質、肉類。蔬菜水果中,水果最好在中下午吃,不要在晚上吃。晚餐最好6點左右吃完,8點以後不再吃東西,則好消化,不會增加腸胃壓力。這樣能讓五腑六臟休息,並減低大腸癌的形成。

超過40歲後,人們精神跟身體漸漸配合不上,過勞則無法休息放鬆,會內分泌失調、睡不著、月事不順。因此心情上不要勉強自己,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心的事。最好晚上10點上床睡覺,最晚11點上床,不要熬夜。若不如此,肝臟會繼續工作,膽就一直分泌,長此以往,肝臟就出毛病。

「飲食決定健康」,因此如何選擇食物非常重要,飲食黃金比例是蛋白質:纖維質:碳水化合物=1:2:3+水。如果擇食不當,飲食比例錯誤身體容易出現一些症狀,如過敏、便秘、腹瀉、皮膚粗糙、長痘痘、口臭、脹氣、排臭氣、肥胖、面色無華、常常疲倦無力,下午犯睏、睡眠品質差,全身莫名疼痛,老是口渴,愛吃麻辣加工品,提前衰老退化等等現象。

消暑養生膳食三款

現場料理的有消暑養生膳食如元氣湯「南瓜百合小米粥」,百合可美容、養顏、寧心安神,治療咳嗽、失眠,和小米搭配煮粥的營養價值更高;南瓜中含有豐富的鋅,參與人體核酸、蛋白質的合成。此粥可以保護黏膜,幫助消化,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消除致癌物質,促進生長發育。

「糖心黑木耳」,黑木耳被譽為素中之王,含鐵量比菠菜高出20倍、比豬肝高出7倍,其中富含蛋白質、鐵、鈣、維生素、粗纖維及多種有益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強身、滋腎、養胃、活血。

華商經貿協會18日夏季養生講座,教導去暑氣養心神料理。(袁玫/大紀元)
華商經貿協會18日夏季養生講座,教導去暑氣養心神料理。(袁玫/大紀元)

「膠原皮凍豆腐」,豬皮含有蛋白質、脂肪及硫酸皮膚素B,具有軟化血管、抗凝血、促進造血功能和皮膚損傷癒合及保健美容作用,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明膠結構能結合許多水,增強細胞生理代謝,有效地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保持濕潤狀態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過程。

桑椹、紫蘇與艾草

夏天炎熱,要注重美白防曬,就要補充膠原蛋白、補水,而桑椹富含大量維他命C,是夏天很好的選擇。而紫蘇方便沖泡飲用,可保健腸胃。在風寒感冒發冷或腹痛發燒時可飲用,也可治療皮膚病。

端午節將近,現場前會長井璟中醫師特別帶來她家後花園栽種的紫蘇、艾草送給參加民眾。她說,艾草在中醫是很寶貴的藥材,艾草葉可以入藥,艾草曬乾可灸穴位,且傳說艾草可祛邪,傳統習俗在端午節將艾草掛在門牆上。

井璟醫生帶來艾草及紫蘇送現場民眾。(袁玫/大紀元)
井璟醫生帶來艾草送現場民眾。(袁玫/大紀元)

紫蘇有散寒、緩解感冒症狀的功效,老薑與乾燥的紫蘇煮成湯,不僅能去寒對咳嗽也有改善效果。紫蘇對海鮮有很強的解毒功能之外,還有幫助消化調整腸胃功能。

很多民眾家中種植桑葚,井璟說明,桑葚可入心、肝、腎經,有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口乾、大便千結等症狀。此外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且美容養顏,能使皮膚白嫩及頭髮變黑而亮澤。◇

責任編輯:張頓

相關新聞
舊金山灣區華裔社團舉辦仲夏養生聯歡會
仲夏養生聯誼會,專家分享養生之道
夏日欲享自駕遊?如何預防被困山區
永信製藥質量女總監:畢業生可工作後再進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