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食在曼谷

文/圖:以希

人氣 53

【大紀元2017年06月11日訊】往泰國的曼谷和清邁公幹八天,對那兒的風土人情和飲食文化有了截然不同的印象。當飲食傳媒,就是公幹也必然與飲食脫不了關係,在曼谷五天,以探索當地的米業為主要項目。訪遊了米田與米坊之後,還參觀了以飲食為首的超霸型「Thaifest 展覽會」,訪問了數位當地的出入口米商,真教我這名吃飯大的華人汗顏,才明白到先輩們說的「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思。一粒米背後的人與事,與東南亞人民的生計和入口國家們都有牽連。但在談米粒之前,先與讀者們分享一下我的曼谷飲食筆記。

20170529_133406

20170603_101818偷偷地告訴各位,我對在當地餐館吃的評價平平而已。調味過濃過鹹、油炸品太多、烹調欠精緻和用青菜做的菜式有限得很都是原因,這絕對是餐廳的飲食風氣與廚師的經驗與接觸有關。何以會有這樣的觀感?因為泰國是魚米之鄉,是香草辣椒水果的出產地,但過份商業化的市面上飲食,未能將泰國本土的天然所賜的韻味發揮出來。但泰國用新鮮香辣品做的咖哩烹調,依然美味無窮!

逛著名的飲食市場和超市時,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食品:棕櫚葉與香蘭葉經常用來作包紮食品,迷你蕉葉粽似的鹹甜糯米小吃、乾曬和炸脆的海鮮。較特別的是地道的竹節吃。手腕粗幼的青竹約一呎長,釀入有味飯或甜糕的香蘭葉塞著裡頭,明火烤之,風味不錯。以為專程駕車到一個小鎮的河邊食棚去可以吃到新鮮的海鮮,誰知還是煎炸的多,鮮蒸、灼、烚、炒的菜式不見。大型大排擋式的海鮮名店,合我口味的只有兩碟:與台灣蚵仔煎相似的炸蠔和蟹肉炒飯。

20170531_111823分別在下榻的酒店內的越南餐館、清邁和機場餐廳吃越南菜。酒店餐館環境好招呼周到,菜餚的賣相亦佳,竟然是此行最佳的亞洲餐。清邁的越南菜是模擬式的,我們熟悉的沙律卷在這裡以壽司姿態出現。最教我失望的是沒有一間款待越南牛肉粉!在機場等轉機時看見你一間食肆的餐牌上列著的西冷牛肉湯粉,照片上所見也有點牛肉粉的型態,端上來時一看,味道色相食材都完全走了樣,失望得很。20170603_111409

20170604_185036當地種植的香草與辣椒不少,還有多款的瓜葛,香草用來調味點綴生吃的為多,瓜葛通常是配角,都是烹了好一陣子的,有時連原來的味道和質感都認不出來。在一盤沙拉冷拼中看見烚得過久的棕櫚花蕾,紅蘿蔔似的質,味道卻欠奉。入饌的菜蔬似乎只有菜心、芥藍和莧菜,大部份灼熟放在麵食中同吃。餐牌上似乎並沒有「蔬菜」一項呢!

幸而到處都在的豐盛水果足夠讓我雀躍,所有的瓜果都是樹上熟的,味道口感與我們吃的入口品大有不同,早午晚都吃,補償一下吃不到青菜的心態。推得滿滿的榴蓮當然是極大的誘惑,雖然以不同形狀包裝款式出現,我還是喜歡純自然的吃法,但水果皇的霸氣大,就不敢多吃。◇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新聞
【以希心思食意】木板三文魚的風味
【以希心思食意】為何愛上的果派?
【以希心思食意】West的璀璨烹飪天空
【以希心思食意】與Papa的酒餚配約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