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醫院傳染 UCLA專家拒絕握手

人氣 5

【大紀元2017年06月06日訊】(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醫院感染是醫院管理的重大問題之一,長期潛在威脅生命,而醫護人員不洗手又是經常被批評的原因之一。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在全美醫院,每天每25個患者中就有一個被感染。

去年,為減少細菌和疾病傳播,加大洛分校羅納德‧里根醫療中心(Ronald Reagan UCLA Medical Center)的幾名研究者進行了一個為期半年的無握手區(Handshake-free zone)試驗,近日發布了研究結果。

該中心David Geffen學院兒科教授Mark Sklansky說,這些病菌傳播速度非常快,使用一下電腦、或使用電話、或開一下門,手就被污染了,就必須洗手。

雖然所有醫院都有嚴格的洗手規定,但並非所有醫護人員都會嚴格執行。據一份2010年發表在《醫院流行病傳染控制》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只有約40%的醫護人員會嚴格遵守醫院的洗手規定。

Sklansky是2014年在《美國醫療協會雜誌》的社論中建議成立免握手區的,他的建議引發了握手的風險討論。

2015年,Sklansky決定展開一個半年的試驗。他挑了患者特別脆弱的兩個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做實驗。嬰兒如果被感染,可能會引起疼痛、延長其住院時間、吃更多藥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Sklansky和同事向其他醫護人員及家庭解釋該試驗區的意義,還張貼了相關標識。標識圖樣是,一個圓圈內握在一起的兩隻手被一條藍線穿過。標識上還寫著:「請幫助減少病菌傳播,此新生兒加護病房為無握手區,請通過其它方法打招呼。」

他們沒有直接禁止握手,而是建議採用握拳互擊、微笑、鞠躬、搖手、合十等非接觸性方式來相互致意。Sklansky說:「我們只是限制握手,並非像軍事行動那樣嚴格。」

近日,Sklansky和同事在《美國傳染控制雜誌》發布了試驗結果。結論是,設立無握手區是可能的,握手頻率減少了,而且大部分醫護人員都支持這個主意。報告中沒有說明避免握手能否減少感染,研究者表示將在未來的研究中回答這一問題。

現在,雖然正式試驗已經結束了,但新生兒加護病房仍掛著無握手區的指示牌,醫護人員也仍在勸導少握手。◇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埃博拉定點醫院 加大醫療中心未準備好?
亨廷頓醫院3患者疑死於超級細菌感染
慎防稅務詐騙 南加男指示客戶開假公司避稅
「克勞澤獎」得主黃信元:提好問題更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