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部署現變數 文在寅的「模糊」外交?

人氣 3205

【大紀元2017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薩德在韓部署近日再現變數,韓國總統文在寅以環評為由,下令暫停部署薩德,評估時間至少一年,美原定年內完成全部部署恐成泡影。韓國是否會最終撤銷薩德,引發關注。外界指,文在寅在薩德問題上正在中美間掀起一場「模糊」外交。

在韓部署薩德,應對朝鮮的核導彈威脅,是韓美聯盟合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完成部署2輛薩德發射車,還有4輛尚未部署。韓美兩國首腦即將在本月底舉行會談,而文在寅此時突然宣布暫停薩德部署,令外界感到驚訝。

韓國輿論擔憂此舉恐演變為美韓兩國外交矛盾,也有專家認為,文在寅這麼做是別有用意。那麼,韓國主流民意到底對薩德的態度如何?文在寅最終是否會下令取消薩德?中共煽動國內民眾反韓是否有效?

文在寅暫停部署薩德 用意何在?

韓國總統府6月5日表示,文在寅指示國防部依據法令對薩德用地進行適當的環境影響評估,而不是軍方原計劃進行的小規模環評,因此,暫停部署薩德,但不會取消已經部署的2輛薩德發射車。

韓聯社的報導稱,文在寅認為較早前對薩德部署實施的小規模環境影響審查不合乎要求,需重新展開環境評審。

韓國《中央日報》的報導稱,即便評估過程進展順利,最少也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評估,一旦發生問題,需要完善調查,有可能需要近兩年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薩德在韓的部署進程將因此而被推遲。

薩德問題一直以來成為中美韓博弈的一個焦點,中共反對美韓部署薩德,稱薩德的強大雷達將被用來監視其軍事動態。儘管文在寅政府強調,下令對薩德用地重新環評是單純的韓國內部問題,但韓媒認為,這不僅是單純的韓國內部問題,而是想在美中之間贏得時間後,通過協商找出朝核突破口。這是文在寅早在大選時就對薩德問題採取的一貫「模糊」戰略。

另有專家指,這是文在寅正在採取「以拖待變」的策略來爭取時間,試圖破解困擾韓國已久的薩德問題。

文在寅的「模糊」外交

文在寅在部署薩德的問題上態度模糊,選前曾提出對是否部署薩德要重新談判。但在韓美的薩德部署協議及實戰部署開始之後,文在寅的態度變軟,他稱:「我並不認為可以輕易取消韓美之間已經達成的(薩德部署)協議。」韓國《民族日報》評論稱,文在寅在這一問題上繼續維持了其「戰略模糊性」。

此外,對於6月底即將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談,議題是否涉及薩德,韓國總統府所給予的回應令外交部感到困惑。總統府稱,議題尚未完全確定,仍在議論中。也就是說,總統府既沒有確定要避談薩德,也沒有確定要談及薩德。

外界指,韓國或將全面啟動「模糊」外交政策。

韓聯社報導稱,從薩德瞞報事件的發現與處理、要求開展重新環評,到討論首次韓美首腦會談上是否談及薩德議題等等,青瓦台並未給出明確指示。

英媒:中共媒體捏造韓國民眾反對薩德假象

《金融時報》的一篇報導表示,在薩德問題上,許多中共媒體除了千篇一律地指責韓國,也刻意強調韓國民眾如何抗議薩德入韓。這種現象背後既有媒體行業眾所周知的某些難以違逆的因素,也有部分媒體刻意煽動中國民眾非理性情緒以博眼球的因素。這造成了一種假象,即韓國民眾反對薩德入韓。

《金融時報》的工作團隊結合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及其它韓國主流媒體所做的民調進行分析,發現韓國主流民意支持部署薩德,2016年2月甚至達到約74%的支持率。2016年10月朴槿惠與崔順實的醜聞爆光後,國民對政府信任度下降,從而對於朴槿惠與美國達成的薩德協議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即使那樣,支持率也沒有低於反對率。

韓國同意部署薩德的來龍去脈

《金融時報》的工作團隊對韓國官方歷次就薩德問題發表的關鍵講話進行了整理,發現韓國官方其實早已評估部署薩德系統的可能性。據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韓國就曾表示希望美方提供薩德系統的相關資料。但或受中共施加,一直沒有同意在韓部署薩德。直到2016年1月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後,韓國防部長承認韓國反導系統技術有限,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

報導稱,韓國的做法意味著,在部署薩德方面,韓國放棄對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共的妥協。有分析認為韓國不惜與中共關係破裂,會有此轉變是因民主是韓國政府施政的基礎。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民間學人、獨立評論人士王康的話說,中韓建交於1992年,當時中共在六四之後孤立於國際社會,急於尋求盟友。此前,兩國由於東北亞地區的冷戰格局一直相互隔絕。韓國是出於地緣利害和外交策略與中共建交。而韓國與美國的關係則是基於意識形態、政治同盟和國際戰略,與中韓關係性質完全不同。如果出現危機,韓國還是會選擇美國而不是中共。

韓國最終是否會徹底取消薩德?

很多專家學者認為,韓國撤銷薩德不太可能。專研亞太區域安全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劉復國分析稱,薩德已完成部署,文在寅只有在說服朝鮮降低核武威脅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說服美國收回薩德。但金正恩政權依賴的就是核武,劉復國認為,文在寅要想說服朝鮮很難。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鄧聿文表示,在中韓之間的學者會議上,最近幾年的一個重點話題就是薩德。韓國學者在韓國大選前就強調說,無論誰當選韓國總統,韓國新政府都不太可能不部署薩德,因為這不是政府單方能決定的,政府也要看民意,而韓國的主流民意就是支持部署薩德,以應對朝核的威脅。

鄧聿文還表示,韓國學者的這番話就是說給中共聽的,目的是要打掉中共的幻想,認為新政府上台後,為修復韓中關係,可能會暫停或中斷薩德部署。

路透社報導,針對文在寅近日指示暫停部署薩德的問題,韓國高級安全顧問鄭義榮(Chung Eui-yong)6月9日表示,儘管韓國推遲全面部署薩德,但韓國並無意更改薩德部署協議。

美國參議院議員德賓此前曾向文在寅表示:「美國也正在面臨預算不足的困境,韓國若不希望部署薩德,美國可以把相關預算用在別處。」

文在寅則表示,對薩德所採取的措施完全是韓國內部的問題,為了應對朝鮮核威脅,「韓美共同做出在韓國部署薩德的決定,即便政權更替,也不會改變原有的決定」。

中美角逐 薩德問題已變成中共面子問題

美國安裝的部分薩德系統目前已經運行,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在韓國拆除薩德似乎不太可能。因此,阻止薩德對中共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面子問題。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孫韻說:「中共仍然希望的是,韓國關於薩德必須做點什麼,文在寅必須兌現一些東西來挽回中共一點面子。」

為了顧及顏面,中共也在大陸煽動民間反韓風潮,並對韓國企業進行經濟抵制。對此,港媒狠批中共煽動民眾適得其反,促使韓主流民意轉向支持薩德。

香港東網的一篇評論文章稱,這一波反韓浪潮甚至已殃及中國人經營的「偽韓企」,而韓國民間對中國的反感亦與日俱增,導致韓國主流民意轉向支持薩德,可謂適得其反。

美國之音報導稱,峨山政策研究所3月的一次民調顯示,韓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首次降低到低於日本的水平。

港媒稱,中共對韓國的經濟報復對於真正解決問題不見得有效。首先,韓國本身是一個經濟強國,其GDP總量排世界第11,人均GDP是中國的三倍多,中、韓之間的貿易關係是雙方面的,制裁與貿易戰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

其次,中國對韓國的報復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國際貿易規則,韓國在自己的國土上部署防禦武器也符合國際法,朝鮮違反聯合國決議發展核武器及彈道導彈,令韓國部署薩德具備了「緊迫性與正當性」。

中共為何對薩德如此憂心忡忡?

據BBC的報導,一些專家表示,中共堅決反對在韓國部署薩德是因為擔心其追蹤並遏止中共的核武器。專家說,中國沒有人真正知道薩德的技術參數,因此擔心其雷達覆蓋範圍足以深入到中國內地。

再有,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數名專家表示,中共真正的、根本性的擔心似乎是薩德打開了一扇大門,讓美國的盟國在它周圍架起一道覆蓋範圍更大、更先進的反導系統圍欄。中共擔心的主要是,這會在其周圍形成一個集體安全系統。

中央社報導,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劉德海曾分析,薩德部署問題並非只是兩韓關係與韓國安全,而是涉及美中兩大超強國家在此地區權力均衡的弈局。

他說,薩德部署在連接中國大陸與海洋的朝鮮半島的南韓東南部慶尚北道,在戰略上,意味著海權國家向中國大陸和俄羅斯這兩個陸權國的挑戰。此舉是韓美兩國安保利益和中俄兩國戰略利益的巨大衝突。#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以色列官員:阿薩德政權仍有化學武器
中共黑客試圖入侵薩德系統相關組織
美軍方:韓國「薩德」反導系統已投入運作
文在寅令查薩德車瞞報 稱不會改變部署決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