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由中國式「陪考」想到的

人氣 223

【大紀元2017年06月09日訊】中國每年一度的高考都被視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不僅埋頭答卷的考生能給人留下「過五關、斬六將」的現場感,那些在場外望眼欲穿、翹首以盼的父母們也表現得毫不遜色。他們雖未征戰沙場,但在「大後方」的篤定堅守,也仍將這場戰爭的緊張氣氛渲染到了極致。看到萬千父母們的陪考狀態,人們足以感受到高考對於莘莘學子、甚至是普通老百姓來說,所具有的那種千鈞一髮、不容有失的特殊意味。

網絡上已有不少將陪考父母當成拍攝對像的真實照片,被稱作是「高考期間一道特殊的風景線」。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安徽毛坦廠中學「萬人送考」的奇景。此外,有條件的父母不惜辭去工作、在考場附近租下賓館「陪吃、陪睡、陪讀」;沒有條件的白天騎著三輪車送考,晚上就睡在馬路旁邊。

有的跟著孩子來到考場,不時透過大鐵門的門縫向考場裡張望;還有的乾脆組成了「送飯軍團」,並且親自下廚為孩子準備高考營養餐。即便是那些使不上勁兒,幫不上忙的,竟然也會想到在擁擠的巷道上磕頭,為孩子祈福;在江畔給魚放生,為孩子祈求金榜題名。總之,陪考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陪考的規模已達到了「全民出動」。

事實上,除了這些主動「陪考」的父母之外,還有很多與高考扯不上任何關係,卻無端被拉入了「陪考」大軍的普通民眾。他們發現,雖說參加高考的是別人家孩子,但自己也沒閒著。按照各地出台的相關規定,建築工地肯定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甚至已停止施工;所有人為製造的噪音源估計也受到了嚴格的管控;那些平時並未對車輛採取限行措施的城市,也提出在高考這兩日要嚴格實施單雙號限行方案。

這些原本在平時、就已對社會公眾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干擾與傷害的問題,卻只能因為此時的高考才被重視了起來,並切實有效的得到了緩解與遏制。一方面,中國人倒是沾了考生的光,能好好的安靜、舒適兩天;另一方面,不少人就得在這兩天改變平常的慣例,過上捂著嘴、踮著腳,生怕一根針會掉在地上、弄出聲響的小心翼翼的日子。為了高考,幾乎所有人都得操一份心、受一份罪,拿出「人人有責」的奉獻精神來服務考生。

甚至就連一天不跳都不行、跟人爭搶場地也得跳的廣場舞大媽也突然擁有了這樣的覺悟。有消息稱,今年6月1日起,湖南某地5000名廣場舞大媽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全面開展「靜音護考」行動,在高考期間主動「歇業」,停跳廣場舞10天,「為高考學子保駕護航」。

有意思的是,在接受採訪時,一位大爺卻嘟囔著,「明天高考,今天晚上沒有高考呀,……你這樣一來可把我們打擾了」。另一位大爺也氣沖沖地說,「怎麼不考慮考慮老頭子的健康,不考慮這些老頭子、老太太的感受?」我們且先不管人家的態度如何,這兩位老人的話其實並非不占理。若說廣場舞擾民,為何只擾了這兩日參加高考的學生?難道長久以來一直被擾的附近居民的感覺,就能被忽略不計嗎?

或許有人會說,高考是啥情況啊,那關係著孩子的將來和一生啊!這話聽起來合理,實則卻將人推入了另一個深淵。因為關鍵就在於,一個孩子漫長的一生、一個人充滿變數的一生,憑什麼就該由這樣的一次考試來蓋棺定論呢?考上了大學又如何?這些學生大學畢業後的人生是否會比那些沒考上的更完滿、更精采、更幸福呢?

一個稍顯「極端」的例子來自中國某機構多年前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中,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頂尖人才;「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而與之有關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就沒有正相關關係」。

拋開這兩個只針對「3300名」以及四個「100位」所做的調查,我們或許早已發現,畢業生的就業率隨著大學的擴招以及經濟的不景氣而每況愈下。直到今天,「被就業」、「慢就業」、「被實習」等將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慘狀刻畫的入木三分的詞彙,逐漸成為了新聞專詞和社會流行語。按照某個段子所說,現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地球人都知道了」。

如果說,可以看到結果的過程,已失去一半意義;那麼,可以看到潦倒結果的過程,就等於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已然失去了全部意義。既然高考的結果完全能通過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狀況有所折射,那麼這種所謂「一錘定音」、一輩子僅被賦予了一次機會的考試,也就不再如渲染的那般,顯得獨一無二、極為重要了。

如今,在各地虛張聲勢的「靜音護考」行動下,中國高考被故意渲染出來的重要地位,或許只能讓父母們千辛萬苦的陪考,所有中國人都「被陪考」的犧牲,成為一種「只在乎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通過每年的高考,會讓更多的中國人發現,在政令主導、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全部人生的體制下,人們所有的辛苦、努力都可能會付諸東流,而所有的忙碌也都可能只是白忙一場。#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中國高考作文題目 人生 詩意還是失意
中國高考人數創紀錄 試卷成國家絕密
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的十大高校
中國高考中的怪象——高科技大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