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來世願變你父親還債

作者:允嘉徽

父子關係怎解讀?債務人和債權人?。(靜怡/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045
【字號】    
   標籤: tags: ,

富翁要債

一個富翁家大業大,見人有難常借錢救急,不少人欠了他的債。

一天,富翁把欠他債的人都叫到家裡來。富翁吩咐那些債務人說:「你們如果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還不了債,可對我罰誓,願來生如何償還,我就燒了你們的借帖借據,不要討債。」

有個欠錢較少的小債戶說:「我願來生變馬,給主人騎坐,來償還宿債。」富翁點頭,將他的借帖燒了。

接著有個中債戶說:「我願來生變牛,代主人出力,耕田耙地,來還宿債。」富翁點點頭,也將他的借帖燒了。

最後,一個欠了很多錢的大債戶說:「我願來生變成你的父親還債。」

富翁大怒說:「你欠我許多銀子,不僅不償還,反而要占我便宜,這有道理嗎?」正要打罵……。

那大債戶說:「聽我說實話:我欠你的債太多,不是作牛作馬,就可以還得完的。所以我情願來生變成你的父親,勞苦一世,不顧自己的身命,積蓄大片田房家業,自己不享用,盡數留與你快活享用,這一來不就可以還你的宿債了麼?」

父親是債務人,兒子是債主?

看官們看這「父親是債務人,兒子是債主」的解讀,想說兩句嗎?進一步觀察中國人的家庭,真的普遍存在「釣大魚給孩兒吃」的傳家觀念嗎?從清朝看到今,中國人都一樣嗎?那咱們的「兒子們」怎麼看待「父親們」呢?請看下一則笑話。

還要我的飯吃

有對父子分居各自生活幾年了,那兒子存了一些錢,而那父親因又老又病不能賺錢養家,生活沒有著落淪落為乞丐。

有一次乞丐父親剛好經過自己兒子的家門。有相識的人指著那父親問那兒子說:「此人想必不是你的父親吧,否則你怎麼一點都不惦顧他?」那兒子說:「我雖然是他生的,如今我不要他的飯吃就夠了,難道他自己的飯,還想要我給他吃麼?」

石老評語:「世人雖無此等不孝,然而供給不敬者,頗有其人。」

如果石老超前的看到了今世的「不孝子」,不知道要寫出怎樣的「笑話」才能警世啊?當今之世竟然有為了錢殺父母、害死父母的魔鬼兒女啊!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共二集約二百則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認為人性本善,是因為物慾昏蔽了善性、敗壞的風氣墮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醫藥也難痊。所以他以「笑話」為針砭。他希望聽到他的笑話的人,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是《笑得好》的人,這一來,「人性之天良頓複,遍地無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經意識到:世道人心敗壞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笑得好》,猶然是笑話中的奇寶,博君一笑、醒君頓悟。@*#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百歲的老人,別人看他富貴滿門、子孫滿堂,真是羨煞人了。可是富貴十全的老人卻還有樁憂愁事兒,猜猜,他為何攢眉不樂?在百歲壽辰那天……這是選譯中國十八世紀,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話集《笑得好》。現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復善性嗎?
  • 百蟲之長「龍」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蟲輩中有三個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雙雙去避難。蛆問蚯蚓:「你怎麼有三個名字?」蚯蚓答說:「那識字的叫我為蚯蚓;不識字的叫我為曲蟺;鄉下沒知識的人,又叫我做寒現;這不就三個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選譯,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看笑話怎樣《笑得好》?表面看笑話,內蘊看世道、看人心,清代醫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讓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為現代讀者選譯《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黑齒妓閉口藏齒說,白齒妓呲口露齒說。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