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話題】原油站上70美元/桶的四個理由

人氣 1454

【大紀元2018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睽違三年半之後,西德州原油(WTI)週一(7日)成功站上70美元/桶心理關口,上漲1.5%至70.73美元/桶,布蘭特原油也上漲1.7%至76.17美元/桶,同步創下2014年11月以來最高價,市場觀察網站歸納出背後的四個重要理由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自去年初啟動聯合減產180萬桶/日的效應顯現,已有力地刪減油市長期嚴重供過於求的現象。

據標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統計,OPEC在4月的日產量為3,200萬桶,較3月減少14萬桶,也較該組織預計的產量3,273萬桶少了73萬桶。

國際能源署(IEA)資料顯示,全球原油庫存2月驟降2,600萬桶,整體庫存只比5年的平均庫存多出3,000萬桶左右,意味著OPEC預期的油市長期平衡即將到來。

第二個重要理由是需求的攀升。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今年全球原油的需求為每日9,930萬桶,較去年的9,780萬桶增加150萬桶。

第三個理由是美國可能再度制裁伊朗。交易員多認為,近期油價的上漲與伊朗將被制裁的傳聞有關,美國總統川普在推文中透露他將在週二決定是否制裁伊朗,週一油價受此消息激勵而大漲。部分專家樂觀預測,如果美國再度制裁伊朗,油價可能再漲10美元。

分析師估計,伊朗被制裁後可能每日減少30萬-60萬桶原油出口,最差的情況或減少100萬桶。

第四個理由是產油國委內瑞拉深陷經濟危機,導致其原油日產量自2016年2月(當時油價約30美元/桶)以來逐月下滑,根據普氏(Platts)調查,該國4月的日產量為141萬桶,較3月少了8萬桶,更比一年前少了54萬桶。

油價上漲的受惠者首推油企,雪佛龍(Chevron)和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獲利能力已追平四年前當油價在100美元/桶之時。

據統計,標普500成分股中有31檔能源股,截至5月4日的今年股價平均報酬率雖僅3%,但卻有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等六檔油企公司的股價上漲超過20%。

然而,對廣大的美國企業來說,高企的油價將衝擊營運獲利,尤其大量用油的航空公司將首當其衝,航空股週一平均下跌超過1%,表現差於標普指數的上漲0.35%。

此外,油價的上漲也將推動汽油的漲價,進而縮減消費者的荷包。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統計,汽油價格過去12個月以來大漲約20%,漲幅超過4月薪資的年增幅2.6%,或與美國首季消費支出僅微增1.1%大有關聯。#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財經話題】油價波動取決於OPEC減產決心
【財經話題】原油價會重返100美元/桶嗎?
出口違禁金屬至伊朗 悉尼男女違反聯合國制裁法受審
空襲或「利空出盡」 原油供需卻更緊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