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集雅軒 又發現清末古神像

人氣 280

【大紀元2018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創立於清咸豐3年(1853年)的北港集雅軒會館,近二年來不斷的被挖掘出多項清代文物,包括:笨北港繡製彩旗,笨北港督隊旗,西秦王爺神像,最近又在閣樓上的木箱尋獲一尊不起眼的活動式木偶,經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鑑定,確定是清末古物「田都元帥」軟身神尊,因手腳已毀損,將展開修復工程。

被列為古蹟的北港集雅軒,數月前因古蹟需要修復,雲科大文資維護系專案研究助理邱彥翔在整理文物時,從閣樓上的木箱發現一尊不起眼的活動式木偶。經神像修復老師楊紹鑫依據神像頭部的造型髮際的位置及開臉的方式,研判這尊神像應屬清末或日本時代的工法,而且是來自大陸師傅的手藝。另外還請曾永寬教授進行材質檢測,斷定這尊神像沒有任何戰後的材料,也沒有任何的螢光反應,是中國大陸早期使用的傳統礦物彩,又發現戲偶從脖子以上到臉部都有供俸產生的煙燻痕跡,才證實他是一尊神像!

邱彥翔說,台灣的神像大部分是硬身,這種活動式的軟身神像比較少見,所以顯得特別珍貴。這尊神像是當時戲班子在演戲時供俸的神像。為什麼被收藏起來?邱彥翔說,經過研究,發現民國60年後,由於台灣社會的變遷,老戲班漸漸式微,因此演戲的人越來越少的原故!

「目前在朝天宮有400多件的古文物都是來自集雅軒,其中約200件是日據時代的戲服」,邱彥翔說:「現在用一部賓士或BNW的錢,也做不出來,因為材料都不一樣了,為了保留古物原貌,原則上我們不去動他的漆層來進行修復,希望修復後成為集雅軒的副爐!」◇

責任編輯:方遠

相關新聞
保存歷史 北港文史工作者捐贈藝陣文物
搶救百年繡品文物 暫時性加固技術省錢99%
130年前的清朝菜刀旗 正式指定為一般文物
清代媽祖遶境古旗 塵封多年再現北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