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委員會青年領袖論壇:以行動促變革

人氣 18

【大紀元2018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多切斯特報導)9月22日,麻州亞美委員會(AAC)在多切斯特的越南裔美國人社區中心主辦第七屆「青年領袖論壇」,鼓舞亞裔青年們積極行動,積少成多,改善亞裔在美國社會的境況。AAC邀請著名的亞裔學者、運動家,以及活躍在麻州多所大、中學的亞裔青年,探討社區形象、醫療保健等多個亞裔平權話題。

AAC建立於2006年,是麻州政府中唯一代表亞裔的機構。包括麻州眾議員陳德基(Tackey Chan)和黃子安(Donald Wong)在內的許多政要和名人都曾擔任其委員。此前,除了六屆「青年領袖論壇」之外,AAC還與「聯邦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合作舉辦了兩屆「亞太裔權益論壇」;第三屆將於今年10月26日舉辦。

麻大安赫斯特分校的越南裔教授C. N. Le。(劉景燁/大紀元)

在今年的「青年領袖論壇」中,麻州大學安赫斯特分校的李教授(C. N. Le)應邀講解關於個人行動與社會變革的關係。越南裔的李教授執教於該校的社會學專業,同時擔任「亞洲與亞裔美國人研究」項目主管,對亞裔美國人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遷有深入研究。

李教授說,他在上課時經常講到社會中各種龐大的機構,例如政府、軍隊、經濟實體等。「學生們很容易感到無能為力,心想我作為一個個體能為社會變革做些什麼?」他說。這時李教授便會強調,社會由一個個的個體創造和維持,歷史也證明了個人行為也能帶來有意義的變革。他認為,減少冷漠,增添自信,是推動社會變革的第一步。

李教授還提到,推動社會變革的另一大基礎是理解各種社會問題之間的聯繫。「我們不能挑選哪個群體應獲公平,哪個群體不能。那麼,我們如果沒有性別和其它方面的公平,也不會有種族公平。馬丁路德金說,對任何公平的威脅,都是對一切公平的威脅。」他說。

李教授希望,亞裔青年能擴寬視野,不侷限在自己、家族或一個群體的權益中,而是看到社會化、制度化的不公現象,例如「刻板印象」。「我們努力促進種族公平,而不是僅僅為自己謀利。」他說。

部份AAC委員,左起:Pralhad KC、昆士市議員梁秀婷(Nina Liang)、Kimberly Truong、AAC主席梁永基、Elisa Choi、Ivy Ho、AAC執行長蔣如婷(Jenny Chiang)。(劉景燁/大紀元)
Elisa Choi博士、Ivy Ho博士與青年們探討健康醫療不平等現狀。(劉景燁/大紀元)

在上午的分組討論中,曾任AAC主席的醫學博士Elisa Choi探討了亞裔面臨的醫療不公現狀。

她舉例說,今年全美多地議會通過了「篩查指數23」議案,敦促醫療機構以身體質量指數(BMI)23作為亞裔潛在糖尿病患者的篩查標準。此前,美國的醫療機構多以白人的身體素質為依據,以BMI 25作為篩查標準,卻不知對亞裔而言,體重不高的人也可能患糖尿病。

Choi說,這個例子表明數據,尤其是細分數據,對醫療公平的意義。她說,她曾讀過一些健康調查報告,發現其中缺少亞裔數據。在糖尿病、癌症、自殺率等許多方面的健康數據中,亞裔都像「隱形」或「缺乏代表」。這也是妨礙亞裔獲得醫療健康公平的重要因素。

Choi說,她是一位醫生,也是運動家。她相信個人的行動能為社會帶來改變,例如,青年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向人們普及「篩查指數23」的知識,促使周圍的醫生和醫療機構採納這一指導數據。

本屆「青年領袖論壇」的主持人為AAC委員Kimberly Truong和梁秀婷(Nina Liang)。會間,嘉賓和青年們還探討了公平定義、社會身份等與亞裔平權相關的話題。

AAC現任主席梁永基說,亞裔父母往往教育孩子「好好學習,不要闖禍」。但走入社會之後,亞裔也應主動參與社會活動,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成為領袖的必要素質。

「你們現在還年輕,但如果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未來或許就會成為領袖。」梁永基說。◇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AAC籃球錦標賽本週曼菲斯舉行
亞裔領袖:追求平等需主動
麻州亞美委員會新職就任 續推亞太裔參政
AAC慶中國年 麻州政要致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