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十足的《萬壑松風圖》

作者:邱馨賢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李唐是北宋末期的人。當時的皇帝徽宗雖然在政治上表現平平,但在繪畫方面卻有突破性的政策,比如,他打破過去由他人推薦進入畫院的習慣,以考試的方式選才;徽宗很重視畫家對於詩意的想像力,並以其做為鑑定標準,當年,徽宗出的考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竹鎖不是竹子做成的鎖,「鎖」在這裡當成動詞,是詩句裡一個很關鍵的字,整句詩的意思可以解釋為一片竹林把橋邊賣酒的店家給遮掩住了。

但「橋邊賣酒家」在詩句裡就占了五個字,所以很多畫家把重點放在酒家、酒客談笑、橋邊的描繪;李唐先畫了一片竹林,有座橋頭,隱約在竹林中有幅酒旗,連酒家的建築都沒有畫出來,卻將詩中的關鍵字「鎖」表現得淋漓盡致,徽宗大為欣賞李唐的詮釋能力,欽賜第一名。

進入畫院後,李唐受到徽宗重視,官至待詔。

《萬壑松風圖》這幅作品是在北宋宣和時期(宣和為徽宗年號)六年完成的(一一二四年),李唐當時是七十六歲,正是北宋發生「靖康之難」(一一二六年)的前兩年。靖康之難發生後,金人攻破北宋京城,包括徽宗、欽宗兩名皇帝、嬪妃、大臣、畫師技工等三千多人都被擄往北方,李唐也是其中之一。

土匪變徒弟 一路保到江南去

李唐曾經在康王趙構府中做事,他聽說康王已經在南方繼位,也跟著其他大臣往南方走,逃到太行山的時候,卻被強盜給包圍住了,其中一人叫做蕭照,被李唐包袱掉出來的一盒盒粉餅給吸引住了(按:以前的畫畫顏料不容易取得,因此調成粉塊狀,每次要畫的時候,就調用一點),就問眼前這位老人是做啥的?

李唐報上名號,蕭照大吃一驚,因為他對畫畫很有興趣,又聽到眼前這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翰林圖畫院待詔李唐,於是自告奮勇要跟隨李唐到南方去,蕭照告別了首領,一路保護李唐到了當時北宋王室偏安的京城臨安(今杭州)。

兩人一路邊逃邊畫,邊畫邊敎,蕭照後來也成了南宋著名的畫家,目前台北故宮還收藏有一件蕭照的作品。

當時,康王趙構也還沒確定要定都哪裡,李唐也找不到他在哪裡,顛沛流離輾轉來到南方,又沒人認識,只能先以賣畫為生。

李唐不入時人眼 他日重造南宋新畫派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江南、江北的風景相異,養成的風土人情也大大不同,人們對書畫的喜愛與北方不一樣,北方喜歡大山大水,但在煙雨江南,人們並不喜歡這樣的畫作,所以,李唐的作品賣得不好。他做了一首詩,感嘆時不我與:「雲裡煙村雨裡灘,看之如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意思是山水畫裡的雲煙、村落與雨氣迷濛的江邊灘頭,你看起來沒什麼,其實這是很不容易畫的,但卻無法博得人們的青睞,唉,早知道你們都看不懂,我就多買一些胭脂,畫大家都喜歡的牡丹就好了。

所幸,許多江北的人也逃到江南,一位疑似康王舅父的人偶然在市場上,見到一張獨異於江南風格的畫作,才找到李唐,將之推薦給已繼位為高宗的康王,高宗重建畫院後,李唐再次進入翰林圖畫院,當時他已八十歲了。

李唐是一個全才型的畫家,繪畫實力豐厚,不但會畫山水,也會畫人物故事畫、花鳥、走獸等。長居江南後,他逐漸改變畫風,北方的大山大水、中峰鼎立的構圖逐漸變成了江南煙雨濛濛、西湖楊柳、平坡的半邊構圖,還有他創的斧劈皴法等,帶領了南宋畫家走向另一個畫風,包括知名的馬遠、夏圭;他雖然是北宋時期的人,但因為影響深遠,與劉松年、馬、夏合稱「南宋四家」。

圖畫說明——小論

這幅畫是三拼絹,就是三塊絹布拼在一起畫成的,從上面天空的位置可以看到接縫,是一幅非常大的作品,《谿山行旅圖》、《早春圖》都是二拼絹。因為,以前的絹尺寸沒有那麼大,超過一百公分的畫,就必須用拼接的方式來完成。

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畫面給人感覺愉快、宏大,並不暗沉、蕭條,例如畫中的松葉十分茂密,與郭熙《早春圖》中的蟹爪枝給人蕭條的感覺、或春芽才剛冒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這幅畫像是夏天,生機勃勃,且聲音很多,畫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風搖曳、主峰兩側、山凹處、山峰處都有流泉,呼應了畫名中的「萬壑」。

圖畫說明——細部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很多史料記載李唐體格兼備,他擅於描寫萬物生氣蓬勃的朝氣,以這幅畫為例,這幅畫有很多細微的部分,讓你覺得動感十足,跟李唐使用的多變皴法、採用的畫面元素都有關係,例如在畫中的山石、雲、松、水等是主要元素,我們可以看到李唐以不同的皴法來做出各種陰影、變化,忠實地表現了物體的表面結構。

立體的松樹:他用墨線先把樹幹圈出來,再用半圓形畫出松樹身上的節理,卻沒有很呆板地把整棵松畫滿,利用一半的密集度來表達樹幹的起伏,這些節理的表現與淡墨染色具體呈現了這些松樹的立體感。

厚實的松針:李唐利用細筆的短針,把松針一筆一筆畫出來,粗細大小不同,而沒有想用染色直接帶過,畫法十分細緻。

真實的泉壑:後面的這些水紋與傳統的畫法也不太一樣,如果你常去爬山,就會發現水紋就如同李唐畫的樣子,嘩啦嘩啦地流淌著,跟范寬《谿山行旅圖》所畫的抽象性的水、瀑布不一樣。

落款:皇宋宣和甲辰(按:一一二四年)春,河陽李唐筆。李唐是河陽三城人,就是現在的河南孟縣。但這幅畫沒有畫名,所以「萬壑松風」應該是後人所取。◇#

──轉載自《藝談ARTIUM》

(點閱藝談ARTIUM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鄭之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