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十足的《万壑松风图》

作者:邱馨贤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9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李唐是北宋末期的人。当时的皇帝徽宗虽然在政治上表现平平,但在绘画方面却有突破性的政策,比如,他打破过去由他人推荐进入画院的习惯,以考试的方式选才;徽宗很重视画家对于诗意的想像力,并以其做为鉴定标准,当年,徽宗出的考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竹锁不是竹子做成的锁,“锁”在这里当成动词,是诗句里一个很关键的字,整句诗的意思可以解释为一片竹林把桥边卖酒的店家给遮掩住了。

但“桥边卖酒家”在诗句里就占了五个字,所以很多画家把重点放在酒家、酒客谈笑、桥边的描绘;李唐先画了一片竹林,有座桥头,隐约在竹林中有幅酒旗,连酒家的建筑都没有画出来,却将诗中的关键字“锁”表现得淋漓尽致,徽宗大为欣赏李唐的诠释能力,钦赐第一名。

进入画院后,李唐受到徽宗重视,官至待诏。

《万壑松风图》这幅作品是在北宋宣和时期(宣和为徽宗年号)六年完成的(一一二四年),李唐当时是七十六岁,正是北宋发生“靖康之难”(一一二六年)的前两年。靖康之难发生后,金人攻破北宋京城,包括徽宗、钦宗两名皇帝、嫔妃、大臣、画师技工等三千多人都被掳往北方,李唐也是其中之一。

土匪变徒弟 一路保到江南去

李唐曾经在康王赵构府中做事,他听说康王已经在南方继位,也跟着其他大臣往南方走,逃到太行山的时候,却被强盗给包围住了,其中一人叫做萧照,被李唐包袱掉出来的一盒盒粉饼给吸引住了(按:以前的画画颜料不容易取得,因此调成粉块状,每次要画的时候,就调用一点),就问眼前这位老人是做啥的?

李唐报上名号,萧照大吃一惊,因为他对画画很有兴趣,又听到眼前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翰林图画院待诏李唐,于是自告奋勇要跟随李唐到南方去,萧照告别了首领,一路保护李唐到了当时北宋王室偏安的京城临安(今杭州)。

两人一路边逃边画,边画边敎,萧照后来也成了南宋著名的画家,目前台北故宫还收藏有一件萧照的作品。

当时,康王赵构也还没确定要定都哪里,李唐也找不到他在哪里,颠沛流离辗转来到南方,又没人认识,只能先以卖画为生。

李唐不入时人眼 他日重造南宋新画派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江南、江北的风景相异,养成的风土人情也大大不同,人们对书画的喜爱与北方不一样,北方喜欢大山大水,但在烟雨江南,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画作,所以,李唐的作品卖得不好。他做了一首诗,感叹时不我与:“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意思是山水画里的云烟、村落与雨气迷濛的江边滩头,你看起来没什么,其实这是很不容易画的,但却无法博得人们的青睐,唉,早知道你们都看不懂,我就多买一些胭脂,画大家都喜欢的牡丹就好了。

所幸,许多江北的人也逃到江南,一位疑似康王舅父的人偶然在市场上,见到一张独异于江南风格的画作,才找到李唐,将之推荐给已继位为高宗的康王,高宗重建画院后,李唐再次进入翰林图画院,当时他已八十岁了。

李唐是一个全才型的画家,绘画实力丰厚,不但会画山水,也会画人物故事画、花鸟、走兽等。长居江南后,他逐渐改变画风,北方的大山大水、中峰鼎立的构图逐渐变成了江南烟雨濛濛、西湖杨柳、平坡的半边构图,还有他创的斧劈皴法等,带领了南宋画家走向另一个画风,包括知名的马远、夏圭;他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因为影响深远,与刘松年、马、夏合称“南宋四家”。

图画说明——小论

这幅画是三拼绢,就是三块绢布拼在一起画成的,从上面天空的位置可以看到接缝,是一幅非常大的作品,《谿山行旅图》、《早春图》都是二拼绢。因为,以前的绢尺寸没有那么大,超过一百公分的画,就必须用拼接的方式来完成。

这件作品虽然巨大,但画面给人感觉愉快、宏大,并不暗沉、萧条,例如画中的松叶十分茂密,与郭熙《早春图》中的蟹爪枝给人萧条的感觉、或春芽才刚冒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幅画像是夏天,生机勃勃,且声音很多,画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风摇曳、主峰两侧、山凹处、山峰处都有流泉,呼应了画名中的“万壑”。

图画说明——细部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很多史料记载李唐体格兼备,他擅于描写万物生气蓬勃的朝气,以这幅画为例,这幅画有很多细微的部分,让你觉得动感十足,跟李唐使用的多变皴法、采用的画面元素都有关系,例如在画中的山石、云、松、水等是主要元素,我们可以看到李唐以不同的皴法来做出各种阴影、变化,忠实地表现了物体的表面结构。

立体的松树:他用墨线先把树干圈出来,再用半圆形画出松树身上的节理,却没有很呆板地把整棵松画满,利用一半的密集度来表达树干的起伏,这些节理的表现与淡墨染色具体呈现了这些松树的立体感。

厚实的松针:李唐利用细笔的短针,把松针一笔一笔画出来,粗细大小不同,而没有想用染色直接带过,画法十分细致。

真实的泉壑:后面的这些水纹与传统的画法也不太一样,如果你常去爬山,就会发现水纹就如同李唐画的样子,哗啦哗啦地流淌着,跟范宽《谿山行旅图》所画的抽象性的水、瀑布不一样。

落款:皇宋宣和甲辰(按:一一二四年)春,河阳李唐笔。李唐是河阳三城人,就是现在的河南孟县。但这幅画没有画名,所以“万壑松风”应该是后人所取。◇#

──转载自《艺谈ARTIUM》

(点阅艺谈ARTIUM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郑之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