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大師」華為能自主研發芯片?

人氣 16972

【大紀元2019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因美國加大封殺力度,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遭到致命一擊,面臨供應鏈「斷供」風險,芯片貨源問題最為嚴重。華為自稱「自主研發」芯片,但有資深業內人士客觀理性分析華為的短板,指出華為所稱的「備胎」芯片是忽悠外行的,海思絕不可能設計出滿足華為產品的全部芯片。

十幾年來,華為更是屢屢被曝光抄襲醜聞,甚至被外界稱為「抄襲大師」。

華為脖子被卡 「備胎轉正」長路漫漫

上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禁止「外國對手」擁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電信設備和服務。隨後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及其70家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這意味著,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美國企業不得給華為供貨。

多家外媒報導,在失去美國核心組件的穩定供應前提下,即便華為的研發以及供應鏈比中興布局更優,或許短期內華為能依靠庫存死撐,但中長期的影響難免,尤其是高端硬件或軟件斷供將衝擊華為已經設計好的、但尚未完成器件採購的商品。

近日,德國芯片製造商英飛凌科技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已表示終止向華為提供部分原產於美國的零部件。

谷歌公司宣布安卓系統對華為禁售。另外,包括英特爾、高通、賽靈思(Xilinx Inc.)和安華高科技(Broadcom)在內的芯片製造公司已告訴員工暫時不要向華為發貨。

英特爾是華為服務器芯片的主要供應商,高通則是其大多數智能手機處理器和數據機的供應商,賽靈思是華為網絡設備的可編程芯片供應商,安華高科技是交換機芯片的供應商。

賽靈思也是5G核心部件「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全球重要供應商之一,是華為的卡脖子技術之一。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5月18日對媒體聲稱,華為已有所準備,會透過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等設計公司自行研發芯片。他還稱,即使高通和其它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沒問題」。

5月17日凌晨,華為旗下海思公司總裁何庭波給公司員工發了兩封內部信,聲稱公司內部早有準備,提前大量購買囤積了美國的芯片,另一方面海思之前為華為的生存打造的「備胎」(芯片)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而大陸高科技人士在網絡發表文章,對華為的「備胎轉正」提出質疑。一篇來自「太平洋電子劉翔團隊」的文章,客觀理性分析華為的短板到底是什麼。文章指出,華為在芯片領域的實力並沒有大眾想像的那麼強。過去鋪天蓋地的宣傳放大,導致大家高估了華為的真實能力。

劉翔自稱在高科技芯片界工作了十多年。

文章表示,海思之前,華為的主要能力在於裝配,直白地說,就是使用芯片做成整機產品。華為聲稱自主研製的麒麟芯片,在手機內的用途非常有限,歷經十多年,17次疊代,麒麟系列發展至麒麟990,也只是性能勉強追平高通(某些性能還有不足),但授權方式仍離高通和蘋果還有差距。

文章指出,麒麟980使用了接近70億顆晶體管。70億顆晶體管的互聯互通,如果不用輔助設計工具,用畫圖的方式完全不可想像。這就是EDA軟件的工作與價值。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集成電路EDA公司,分別是美國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 Graphics。這三家在EDA行業的市占率幾乎形成壟斷。

所以說,華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無所不能,尤其在芯片領域,華為海思「備胎轉正」一事,也只是剛剛起頭而已,長路漫漫。

作者李斌也在網上發文,表達了與劉翔類似的觀點。李斌目前在美國從事電子硬件行業設計已經有20年,使用過各種類型的芯片,日常跟各種半導體廠商打交道。

李斌的文章表示,海思的內部信就是在忽悠外行,給吃瓜群眾打雞血的。設計芯片和設計線路板使用芯片,是兩回事。何挺波的團隊已經開發了三五成的替代芯片,或只是設計出了核心功能芯片。她可能以為雖然功能差一些,覺得也能湊合著用。但是一個產品上的線路板,少一個芯片就沒辦法生產。而一個產品少則幾十,多則成百上千個芯片,其中大多都是通用芯片,是歐美公司幾十年的累積經驗研發出來的。

李斌認為,對於華為這樣一個使用大量通用芯片的公司,斷芯就意味著斷糧斷水。海思是絕無絲毫可能設計出滿足華為產品的全部芯片,甚至連一半所需芯片也設計不出來。如果何庭波誤以為海思把華為所需的關鍵核心芯片的備胎設計出來,就可以救華為,那就是太無知了。少了不起眼的輔助芯片,如供電芯片、橋芯片、數模轉換芯片等等,就像少了空氣一樣,雖然平常不覺得它存在,但一旦缺失,就會窒息而死。

李斌說,只要美國斷芯(美國芯片生產占世界芯片總量一半以上),華為是九成九死定的。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學者梁先生判斷,華為的備胎「鎖在保險櫃裡」,說明其技術的可靠性不如美國芯片。但類似的做法,是否涉及版權問題需要關注。他認為,根據以往的經驗,華為海思的做法,可能意味著另一個麻煩的到來。

梁先生說:我的第一個結論就是「備胎」層次會低一點。第二個,用別人的技術,同時你又去研發同樣的技術。那你的研發是獨立的呢,還是不獨立的呢?是假裝不知道別人的技術,還是我看看它是咋弄的?反正從智慧財產權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是什麼性質呢?如果不是獨立的,就是在抄襲、就是在剽竊。

「抄襲大師」華為被指無所不抄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但其負面新聞不斷,也一直被美國指控涉不正當競爭行為,並以非法手段獲取美國技術。

早在2003年,美國計算機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起訴華為,指控其抄襲了它的軟件,甚至連操作說明書中的表述也抄。

自從思科提出訴訟之後,華為一邊矢口否認仿冒,一邊回收市面上被指控仿冒的產品,並一一通知其美國客戶,這些產品必須緊急撤離美國。雙方後來庭外和解。

台媒曾報導,華為可謂無所不抄,從產品到廣告。2015年,華為就有個手機廣告,跟台灣品牌HTC的廣告簡直如出一轍,2016年華為又推出了新廣告,也被發現不僅拍攝手法雷同,廣告標語竟然跟長榮航空一樣。

2018年10月16日,華為Mate 20在北京發布。有文章指,華為才是「抄襲大師」——Mate 20其實是蘋果、三星、保時捷的綜合變異體。

作為全球第三大手機生產商的華為,一直被外界指為山寨手機高手,相關手機設計及專有技術,與iPhone、三星亦步亦趨。

2015年9月,美國科技博客網站TheVerge.com曾指,華為的模仿對象並不僅僅是蘋果,而是周圍的所有設備廠商。當年華為推出5.5英寸的Mate S,其中一個賣點是Force Touch壓力傳感技術。這樣的功能其實早已被Apple Watch智能手錶和MacBook所採用,但華為搶在iPhone之前,已搶先模仿這項功能。另外,華為Mate S當年亦被指抄襲HTC One系列一體成型的鋁製外殼手機,攝像頭的外形和略微突起的設計,同樣被指神似HTC One M9。

2017年,華為推出「榮耀手機」,同樣被批評為「抄襲」之作。當時,華為榮耀國際業務部總裁尹龍辨稱,華為這幾年一直在手機技術提升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一個「學習」的對象,但學習並非是抄襲,而是吸納其長處進而結合。

2019年1月,又傳出華為平板電腦MediaPad M3 Lite的廣告,涉嫌抄襲新西蘭音樂人Nigel Stanford5年前的作品。後來該廣告從YouTube下架,華為對此回覆稱「正調查此事,未來會做進一步說明」。

2019年1月,美國聯邦檢察官宣布正在對華為進行刑事調查,稱其涉嫌竊取美國商業夥伴的商業機密,包括竊取T-Mobile美國公司用於測試智能手機的技術。

2019年2月,華為再次被指抄襲和竊密。國外網站The Information發布報告指控華為,稱其採取可疑策略來竊取蘋果相關商業(技術機密)。報告中稱,華為先是佯裝交易,再借機竊取機密。

The Information報告稱,華為抄襲蘋果智慧手錶Apple Watch心率感測器、蘋果在2016年開發的連接器等元件,並對蘋果供應商、前員工使盡各種手段,試圖學走蘋果的技術。不過,華為予以否認,蘋果則不予置評。

中國芯片業人才全面短缺

中國的芯片製造業發展緩慢是不爭的事實。芯片難具市場競爭力讓中方在美中貿易戰陷入被動局面,核心問題在於積體電路產業的投資高、回收期長,加上研發晶片艱苦且賺錢不易。資金不願意投入芯片基礎研究,種下現今「芯痛休克」的苦果。

大陸《第一財經》近日引述多名業內人士的話報導,集成電路產業(製造芯片的核心技術)不僅涵蓋設計、製造、封測等上下游產業鏈,還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設備和材料等諸多產業。

中國在芯片人才方面「全面短缺」。中國在建的集成電路生產線在25條以上,估計到2020年前後,中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但現有人才存量僅40萬人,將缺32萬人。

地平線芯片的一名負責人曾表示,做芯片等硬體太苦、收益不高,「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畢業的學生,都會轉金融或從事互聯網;我覺得最近十幾年,掙錢的機會太多了,做芯片很辛苦,但是來錢沒那麼容易」。

芯盟科技總經理、艾新教育創始人謝志峰在世界半導體大會的一場論壇上曾形容說:「做芯片的人有兩種,要麼聰明絕頂(掉頭髮),要麼白頭到老(白頭髮)」。

路透社近日援引某美國科技企業駐華消息人士的話指,華為目前任何一個供應商「還無法被中國產品替代,至少幾年之內也不可能」。

今年4月,大陸《經濟日報》報導,2018年中國芯片進口額為17,592億元,進口量達到3770億片。手機自研芯片的缺乏,意味著核心競爭力缺失。

中共體制下投機者大行其道

在中共體制下,大陸已形成投機者大行其道的實體經濟生態,整個社會反向激勵,企業和個人都希望賺快錢,「撈一把就走」。沒有穩定的預期,缺乏嚴格的產權保護,各行各業早已失去工匠精神,品質與品牌更無從談起。很多頂著高科技名頭的企業實際上技術含量並不高,只是低端模仿。

最近大陸企業家、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表示,中國人喜歡買賣東西喜歡八卦,只想利用人民的喜好賺快錢,而不願意投入力度做科技研發。

俞敏洪的這一觀點,獲得網民一片贊同之聲,網民對俞敏洪的言論產生極大共鳴,認為眾多大陸企業,首先想的都是掙快錢,寧願花錢數億開發遊戲,也不願意投入巨資做一些工業領域的基礎性的軟件。

責任編輯:葉梓明

相關新聞
德國芯片商停向華為供貨 英特爾等也將斷貨
失去谷歌 華為手機在海外或成「磚頭」
川普禁令連鎖效應 科技大廠切斷華為生命線
消息:蘋果Face ID供應商停止向華為發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