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小學」華麗轉身 當選德國2019最佳學校

人氣 89

【大紀元2019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教室裡椅子橫飛,學生用塑料子彈槍向老師射擊,調皮學生的離譜行為,甚至不得不動用警察前來處理……回憶起12年前初來格林兄弟小學的場景,校長Frank Wagner至今仍記憶猶新。然而,今年該小學卻一躍成為德國的「最佳學校」,到底是什麼關鍵因素帶來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困難地區走出最佳學校

德國中小學的最高獎項——德國學校獎(Der Deutsche Schulpreis),剛剛結束了今年的評比。獲得「最佳學校」大獎的是格林兄弟小學(Gebrüder-Grimm-Grundschule),他們的獎品是至高的榮譽和10萬歐元獎勵。

這所學校地處北威州哈姆(Hamm)市已經輝煌不再的工業園區,這裡的失業率高於平均水平,不在少數的居民必須靠政府救濟過活。格林兄弟小學大約有220名學生,其中近一半學生的家庭吃救濟,100多名學生有移民背景。

這裡沒有耀眼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恰恰相反,校舍老舊到似乎處處都需要翻新。缺錢、缺師資、問題諸多,是該學校必須要面對的境況。然而這沒有讓師生們滿面愁容,相反他們以笑容來面對問題,用正面的能量來溫暖和激勵彼此,以至於學校真的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裡把學生的多樣化看作是一種財富;努力實現個性化教育,讓孩子有可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不斷探索;在這裡每個孩子都會受到正面鼓勵,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不只是一種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經過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學校的氛圍完全不同了,學生的成績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些變化切實激勵著每個人,如今榮獲「最佳學校」的榮譽更是讓全校師生倍感驕傲。

格林兄弟小學榮獲2019年度德國「最佳學校」大獎。(Robert Bosch Stiftung/Traube 47)
格林兄弟小學榮獲2019年度德國「最佳學校」大獎。(Robert Bosch Stiftung/Traube 47)

德國義務教育100周年

有趣的是今年恰好是德國義務教育100周年。1919年,德國依據魏瑪憲法開始推行學校義務教育,在此之前只有教學義務(Unterrichtspflicht ),也就是說,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留在家裡接受教育。自從推行學校義務教育之後,學生們就必須要去學校接受教育。而學校必須讓這些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差異巨大的都學有所得。

走過百年歲月,很多教學方法和理念都需要反思和調整,以湧現越來越多的好學校,這也是「德國學校獎」想要起到的效果。該獎項由Robert Bosch基金會和Heidehof基金會共同發起,自2006年開始評選,平均每年有約200所學校參與評比。因為有《明星》雜誌和德國第一電視台作為媒體夥伴,所以其名聲很快就在德國教育界傳開,乃至於被認為是德國教育界的奧斯卡大獎,所以獲得獎項的學校也倍感榮譽。

至於學校評判的標準主要考察六大方面,學習成績雖然也在考察範圍之內,但卻不是唯一標準。這六個方面分別是:

  • • 學習成績。包括核心科目(數學、語言和自然科學);藝術類科目(戲劇、藝術、音樂、舞蹈等);體育或其它領域(項目合作、各種競賽等)。
  • • 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多樣化。面對家庭背景、文化背景迥異的學生,學校能夠找到合適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積極舒適的氛圍中相互激勵,既能夠發揮所長,又能夠各有收穫。
  • • 課程質量。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即使是在獨特、創新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採用非常不同的個性化教育,也需要確保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並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
  • • 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好學校能夠切實地尊重和鼓勵學生,學生也能夠學習彼此尊重和相互幫助。另外,學習還能夠讓學生理解和參與民主生活,讓學生們擁有目標感和主動性。
  • • 學校氛圍及學校生活。最直觀的評判標準就是,學生們是不是真的發自
  • • 內心地喜歡去學校,能夠留住孩子心的學校才是好學校。另外,學校有沒有跟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也是一項評判標準。
  • • 學校作為學習機構的質量。這裡包括行政管理、課程設置、專業性及創造性、學校各類活動評估等。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在德國為孩子選中學 過程充滿趣味
德英雙語教育:給孩子打開一扇天窗
德國鬧「教師荒」2025年小學將缺2.4萬教師
三十年來首次 德國教師荒緊急狀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