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定數篇】未經科舉 從擺攤測字成封疆大臣

作者:泰源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78
【字號】    
   標籤: tags: , ,

方觀承,恪敏公,字宜田,清朝安徽桐城人。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布衣,不由科舉,不由軍功,十年間成了獨掌一方封疆大臣、主掌京都的直隸總督,是乾隆一朝名臣。他的人生大落大起,同時貴人屢現,其中也有算命相士的指點。

人生坎坷 貴人屢現

方觀承的祖輩文學造詣很高,素有桐城派的文名。小時候,他的家族受案牽連,發配黑龍江戍邊。觀承天性孝友,每年都一人徒步前往省視探望,千山萬水,常常是日行百里,或一天吃一餐而不覺辛苦。

有一年,再度出關省親時,方觀承正獨行在山東道上,杭州人沈廷芳與海南人陳鑣恰好一同乘車趕往京都應試。兩人看到十幾歲的方觀承一路徒步而行,衣冠欠整,勞頓疲憊,卻是舉止端嚴,不由相問。交談中,二人得知方觀承身世、經歷,非常同情他,於是邀請他一道乘車趕路。

他們的車廂狹小,坐不下三人,於是他們就決定一路上輪流步行三十里,乘車六十里。一路風塵三人到達了京城。沈、陳二人送給方觀承新衣氈笠,讓他在途中禦風寒。

幾十年後,方觀承當上直隸大臣,當時,沈廷芳(後官翰林院編修、御史)、陳鑣(後官雲南首府官)赴京述職途經其官邸駐地,他便立即派人將二人請到府上。故人相見萬分感慨,忍不住涕淚縱橫,患難中真情誠可貴!這也是他的一段坎坷中遇貴人的溫暖插曲。

後來他的父親卒於戍所,方觀承剛剛二十歲,聞到惡耗,赤著腳徒行數萬里,從南京到塞外,背負著父親的骸骨歸鄉。他受到鄉里人的敬重,然而生活家計卻越來越沒有著落。眼見僅僅剩下的一點錢也要用完了,於是他啟程往寧波找一位做官的親戚,希望到了那裡能得到一點接濟。

接近除夕方觀承終於到了寧波,他來到親戚宅門前,看到守門家僕身穿狐皮大衣,盛氣凌人,而自己衣衫襤褸,恐怕會遭到呵斥,因此不敢上前。他就暫時在巷子裡租屋住下,對門是一戶屠夫。他請問屠夫,親戚的為人。屠夫說二十年來沒見過他親戚幫助過誰,去找他應該也是白搭。

接著,屠夫就問他懂不懂算術?方觀成客氣說略懂一二。屠夫聽後,說:「年關快到了,我要結清今年的帳目,請您住到我家來幫我條列帳單,以便我收債好不好?過後,我會酬謝您。」方觀承就到了屠夫家作帳,半天的功夫,就列出了這一年中的收帳單,屠夫拿著帳單出去收帳,一清二楚地收回了比往年更多的錢。

方觀承一再受到屠夫慇懃的款待,酒上了桌,大盤子切肉配上醃鹽菜。長久以來飽嚐飢餓的他痛痛地大快朵頤。後來,他告訴外甥喬堅這段困頓中遇恩人的往事,勸勉他不要失意。喬堅就是當年他想去求援的寧波貴宅親戚的兒子,屢次進京考進士總是不得志。

屠夫留方觀承住到過完年後元宵。臨別時,屠夫送給他一件新的藍棉襖、二千錢和一個包袱,裡面包著被子。

「巨眼」相士知貴人

後來,他來到杭州經過鬧市時,一位算命看相的看見他,馬上起身作揖說:「貴人來了。」方觀承說:「我不看相,何必戲弄我!」

杭州一景。 (pixabay)

這位算命的是個高人,馬上收了攤,親切地把他拉到附近一個寺廟內,讓他坐下,對他說道:「你某年應得某官,一直要當到總督。 現在你官星已經顯露,你要趕快赴京城抓住機遇,不要錯過。」

方觀承聽了嘆息說:「我呀是個罪人之子,不可能進入仕途,就算有機緣,現在的我連吃飯都艱難,怎麼能夠上京啊?」算命先生取出二十兩銀子來,並寫了個名字,囑託他說:「他日您當上陝甘總督時,有個總兵遲誤軍機當斬,這就是他的名字,拜託您千萬留意拯救他,這就算報答我了。」 方觀承問相士姓名,相士支支吾吾沒有告訴他。

方觀承從海路搭船到了山東,這時遇到一個過去的朋友從北方來,身無分文,他把錢分了一半給他。來到京城,他的行李竟被強盜劫去,銀子也沒了。一場撲天蓋地的大雪又把他凍倒在古寺外,昏死過去。

歷經大雪天磨難。 (pixabay)

幸得寺中僧人把他救活過來,並且留住他幾個月才送他走,並且讓他把寺中圓寂了的老和尚收藏的一批篆刻處分掉。方觀承到了京城,就在總督府附近擺攤賣篆刻印章。一天,總督府人員進出時,門吏要他把攤子收起來,斥責他收拾太慢。結果他一氣棄攤離開,不得已只好在東華門的鬧市上靠拆字算命餬口。

一天,滿清王爺平郡王愛新覺羅.福彭上朝途中,路經東華門,看到測字攤招牌的書法很有功力,停轎一談,發現攤主方觀承學問、見識都非同等閒之輩,就延請他到府中當記事的幕僚。在王府,方觀承很受禮遇,王府的楹聯、帖子都由他書寫。當雍正皇帝臨幸王府時,看到楹聯一新,書法很上乘;雍正皇帝本身對書法很下功夫,他很欣賞這些楹聯的書法,問是何人手筆?當下即召見方觀承,方觀承因此受到皇帝知遇。

雍正十年,雍正皇帝任命平郡王為定邊大將軍,出征準噶爾。這時,平郡王上奏請準方觀承隨行作書記。雍正皇帝賜方觀承以布衣晉中書官職,隨軍出征。出征凱旋歸來,方觀承得以軍功實授內閣中書。前後不到十年,他從布衣賜中書,官至太子太保、直隸總督、陝甘總督大臣。當官後,他一一報答了當年在他窮困潦倒時幫助過他的恩人。

當他出任陝甘總督時,有一個總兵姓名就是算命先生所寫的那個名字,且這位總兵果然因為貽誤軍機獲罪。於是,方觀承竭力為他開脫,後來得知總兵原來是算命先生的兒子。那算命先生的先見之明,也明證了冥冥中有定數,不管是他兒子的命運,或是方觀承的命運,都如預期,一切果真應驗了。

那位算命先生,亦算是風塵中的巨眼,在方觀承最落難時,已經相到了他的官星已經顯露,要趕快赴京城抓住機遇。還算到將來自己當總兵的兒子,貽誤軍機當斬,需求眼前這位貴人拯救,後來,命運就是如此註定。命運天定早有安排,否則算命就沒得說準不準了!

資料來源:《清稗類鈔》、《清朝野史大觀》、《方恪敏公鐵事》

@*#(【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街言巷語中不乏冤魂討債索命的傳說,不同階層的人都曾有過的遭遇。乾隆年間,兩個書生就有過這樣的經驗,冤魂討債所為何來呢?清朝當塗縣的黃鉞(1750年—1841年,字左田,號左君,諡勤敏)應科考,進入考場,坐在某字第一號上。天快黑的時候,看見號門外有一個女子常來窺視,感到十分驚訝,因為考場裡哪會有女子到來呢?於是他正襟危坐,看看有什麼怪異人事兒出現。
  •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古人關於風水有許多精闢的論述,例如:「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盡知穴在山,當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下面就講兩個有關風水的故事。
  • 「百善孝為先」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孝道是構建中國社會倫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會中,孝更是衡量一個人道德行為的根本標準。那麼,不孝之人,是否會受到天神的懲罰呢?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 一對來自不同家境、貧富差距極大的男女同學,有志竟成終成眷屬,但是,後來遭逢戰亂生離死別……,道盡人生無常。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