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分析薩達姆危險的狂人性格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八日專電)紐約時報記者尼可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D.Kristof)從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家鄉探討這個獨裁者成長背景,認為美國攻伊最危險的結局,就是引發他釋放天花病毒「與汝俱亡」的瘋狂作為。

克里斯托夫從提克瑞特(Tikrit)撰寫的這篇特稿,題為「伊拉克的文人」,刊登在今天時報的社論與評論版。

文章劈頭就說這兩年來連續寫了三本小說的薩達姆不但是小說家兼詩人,還喜歡彈豎琴、熱愛海明威,也懂得欣賞現代畫、現代雕刻和現代建築。

可是誰敢批評他的小說的話,薩達姆毫不遲疑會把批評者的舌頭割掉,把他全家人活活打死--然後寫一首詩,頌揚這場屠殺,克里斯托夫說。

薩達姆一生最大的野心就是像他家鄉所出過最偉大的人物沙拉丁一樣,於一一八七年領導回教徒打敗基督教東征的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也因為他崇拜沙拉丁,才猛學沙拉丁文人學士兼偉大軍事家的模樣。

從三本小說來分析薩達姆的性格:第一本名為「贊比雅與國王」(Zambiaand the King),國王就是類似薩達姆的人物,贊比雅比喻伊拉克人民,被像美國一樣的暴君強暴的時候,國王如何英勇救美。

第二本是「高牆保護著的城堡」(WalledFortress),描述抵抗外國侵略者的英雄--那當然就是海珊本人嘍。根據「總總著作權威」伊拉克哲學家阿爾那席爾(HazimSuleimanAl-Nassir)的解讀,全書的重點就在一句話:「伊拉克就是入侵者的墳墓。」

第三本小說是自傳性質的「人們和城市」(MenandtheCity),把自己的祖父也帶進來,說他在奧圖曼帝國時代如何英勇的領導伊拉克人民對抗土耳其人。

面對這麼個自大狂,世人該怎麼解讀其心理背景、推測薩達姆可能的戰爭動作?克里斯托夫說渴望獲得像沙拉丁那樣歷史地位的瘋狂獨夫,美國軍中的鷹派設想到的「他會用核子彈收復耶路撒冷」,不能輕易排除。

當然,從基本人性分析,薩達姆不願這一仗就被美國消滅,仍希望活下去,繼續抵抗美國,把建立偉大薩達姆王朝的願望傳給兒子酋賽(Qusay)。(順便一提,薩達姆教養二子酋賽和長子巫戴Uday的方法就是和他們一起欣賞樂團表演,「不爽」的時候帶他們到監獄參觀對囚犯酷刑的情形。)

最恐怖的可能就是,當薩達姆看著自己的王國馬上就要沈淪的時候,他為了讓老家提克瑞特的子孫後代一千年後仍記得他的名字,乾脆來一招和美國「與汝皆亡」的千古絕唱--向美國釋放大量的天花病毒「消滅美國人!」

克里斯托夫說,薩達姆這個人深不可測,他在伊拉克全國到處找尋可以測出超過他獸性的限度,老實說,就是找不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薛東華:在花刺子模上網
俄國為何反對美國對伊行動?
伊宣布不与新決議合作 美稱已做好作戰准備
美國防部向布什遞交攻伊計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