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署批地建校不顧交通失當卸責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17日訊】教育署的僵化辦事作風,導致本港基督教兩大宗派被迫上演一場爭地建校風波,教署更拒絕接納兩大教派提出的多個解決方案,事件拖延兩年,解決無期,建校計畫無法落實,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教署在事件中行政失當、不負責任。

據太陽報11月17日報導﹐香港浸信會聯會兩年前獲得教育署批准,在油麻地葛量洪師範學院原址興建一間可容納三千名學生的培正學院,一直苦無接駁通道,唯一可行方法是徵用旁邊的循道??理聯合教會轄下兩間學校的部分校址,循道??理願意遷校相就,卻遭教署拒絕在同區換地建校,循道??理副會長吳思源接受訪問時直言:「我??真係想雙贏,但係教署??政策搞到我??好似係度爭地咁,真係好無奈!」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教署在事件中行政失誤,一方面在批出地方建校前,沒有考慮交通問題;批出地方後又不負責任,未能協助浸聯會解決問題,亦令鄰近的循道??理遭人誤會不肯讓路,使到兩個宗教團體產生尷尬,他促請教署與其他部門盡快協調解決問題。
唯一通道太斜太窄

教署是在前年五月把上址批予浸聯會,興建一條龍學院,包括三年制幼稚園、六年制小學、六年制中學及設學分制的「虛擬數碼學院」,更將會發展成社區學院,容納學生數目達三千人。

按照浸聯會當時公布的建校計畫,原本今年可以開始收生,豈料規劃後發現該處缺乏交通接駁通道,唯一接駁原址的一條斜路,又太窄太斜,令建校工程施工無期,浸聯會執行幹事曾家石承認,兩年來不斷尋求解決方法,但不得要領:「我??搵過好多設計師,畫??十幾二十幅圖,又諗過好多條路,亦諗過辦法去擴充條斜路,我??仍然對呢個計畫好有信心,最後唔得才考慮轉址興建。」
建路計畫屢遭反對

浸聯會考慮過的辦法,包括在伊利沙伯醫院、南九龍裁判法院、京士柏公園或爵士花園等建新路,但全部遭受影響的團體反對,去年九月油尖旺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特別就此進行討論,前浸會大學校長謝志偉親作說客,但仍沒有進展,浸聯會提出向旁邊的循道??理借路。

據了解,浸聯會曾與循道??理開會,要求循道??理清拆小學的低層,讓路予浸聯會,或將剛落成的小學新翼拆卸,循道??理希望取得葛師舊址部分用地作交換,但遭浸聯會反對,循道??理繼而提出,只要教署可以在原區撥地補償,循道願意遷校相就,但未獲教署接納,由於雙方均互不讓步,令浸聯會的建校工程一直膠著。

教署建校組教育主任袁海發接受查詢時承認,教署在批地予辦學團體時,是依據辦學團體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的藍圖,但不會就可行性作任何評估,如果批校後有任何辦學團體提議如何發展有關計畫,教署會容許他們彈性處理,在需要時作出協助,但不會主動提出任可支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深圳一小學讀書要花1645元
江西小學爆炸案死亡增至42人 失蹤校長已被警方帶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慶一百三十三歲生日
武訓興學現代版:印度乞丐行乞30年,只為家鄉建學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