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改革刻不容緩

標籤:

【大紀元11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20日報導) 中國宣布將從12月1號開始向外國金融機構開放廣州、珠海、青島、南京和武漢等五個城市的人民幣業務,使目前開放城市的總數達到九個。分析人士認為,陷入困境的中國國有銀行,若不乘中國經濟大好時期,盡快處置現有的呆帳壞帳,一旦中國根據入世承諾在2006年全面開放金融市場,中國國有銀行的困境,將更是雪上加霜。

*三個首當其衝的問題*

中共十六大伴隨著新一代中國權貴的亮相落下了帷幕。然而觀察人士指出,在新一代中國領導人的政治光環背後,一股巨大的力量正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剛剛卸任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最近曾問一位回國的海外華人,中國經濟首當其衝的三個問題是什麼?這位人士的答覆是,一是銀行改革,二是銀行改革,三還是銀行改革。

很多中外學者和專家也普遍認為,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四大國有銀行承受的巨額壞帳,處於金融旋渦中心的國有銀行因承受著超負荷的不良貸款,正面臨著滅頂之災。而且潛在的金融危機隨時可能誘發銀行大擠兌,導致中國銀行系統出現大崩潰。退一步講,即使被壞帳壓得幾乎喘不上氣的銀行不出現崩潰,也可能因為銀行資金不足,無法扶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而嚴重拖後和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改革進程。

國際著名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估計,中國國有銀行的壞帳大約在5180億美元,佔中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43%。相比之下,美國10多年前扶植儲蓄和信貸行業困境的紓困計劃,總額只有1600億美元,僅佔當時美國GDP的3%。只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印度尼西亞的銀行壞帳的程度跟中國目前的情況大體接近。美國智囊機構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在評價中國國有銀行大量壞帳的問題時指出,中國和金融危機之間缺少的只是“一根導火線”。

*斬草須除根*

分析人士還指出,盡管中國政府表示要在2005年把壞帳從目前的水平降低到15%,但是旨在降低銀行壞帳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兩年來,處理的壞帳總共還不到15%,而且他們使用的債轉股資產處置辦法,對於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效率難以產生有效的作用。以昆明百貨大樓集團公司為例,該公司去年在經營虧損1780萬美元,無法償還1億1300萬美元貸款的年利息600萬美元的情況下,仍從中國銀行得到一筆180萬美元的新貸款。

安永國際會計公司亞洲債務問題專家傑克-羅德曼說,中國國有銀行問題就像雜草叢生一樣,若放任其生長,將吞噬整個金融體系。他建議,除草要除根,不能在雜草泛黃時,僅僅修剪整理一下了事。

分析人士還指出,倘若中國在經濟發展保持在7%以上的時候都無法解決銀行的壞帳問題,一但中國經濟發展開始放緩,將更無法治理和收拾國有銀行壞帳的爛攤子。隨著外國金融機構逐漸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國有銀行和金融系統定將面臨更大的衝擊和嚴峻的挑戰,中國治理國有銀行壞帳問題的餘地也將越來越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雪冰的大銀行家之夢
中銀前行長王雪冰弊案 扯出台灣藝人劉家昌違法貸款
中銀港鈔台銀行拒兌換
中行安徽分行原行長挪用巨額公款被判16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