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台灣經建會要創造零廢棄產業產值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紀錦玲台北二十七日電﹞台灣行政院經建會二度召開會議,認真討論如何推動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未來20年內做到沒有垃圾的「零廢棄」目標。垃圾往那裡去?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森說,資源再循環利用!德國執行這項政策,資源回收產業每年營業額 800到1000億馬克,就業人數超過15萬人。

台灣如何做到零垃圾的目標?以目前眼光來看,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經建會最近很認真地推動,昨天再度召開第二次會議,邀集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等相關部會,希望在年底前提出方案。

張景森表示,要達成目標,必須鼓勵發展環保綠色產業,將廢棄物再循環利用、資源化管理,經建會請相關單位擬計畫,今年底前提出方案。

他說,德國近年來推動資源回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龐大,例如增加就業人數超過15萬人,每年營業額在800 到1000億馬克,這項新興產業的產值較德國傳統煉鋼、高科技通訊的產值還大。

其他國家,如紐西蘭去年與74個地方政府達成共識,確定2015年到2020年間,將不再送任何廢棄物進入掩埋場。澳洲首都坎培拉也在1996年通過新廢棄物管理策略,目標訂在2010年達成一個無廢棄物社會。官員指出,台灣為一海島,地小人稠,沒有條件再「亂倒垃圾」,要留給子孫一個乾淨、美麗環境,應推展綠色產業,讓垃圾再循環利用、資源化管理,將是政府未來十分重要的施政重點。

台灣發展零廢棄政策,不能落後國際社會,初步可以20年為期程,如果做不到零廢棄,至少也要減少丟棄,讓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廢棄物,變成資源,創造產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廈門「垃圾潮」 金門美景毀容
美國費城7歲女童智脫綁匪窟
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防治登革熱疫情
南韓農民抗議政府大蒜進口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