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兒童 長大易患躁鬱症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6日訊】影星林青霞母親墜樓身亡一事,引發民眾對憂鬱症的重視。臺灣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醫師陳麗卿昨天引述最新統計表示,青春期前兒童約有二%患有憂鬱症,青春期後青少年則增加一倍成為四%,其中有二到四成成年後會演變為躁鬱症,值得學校、家長關切。

  自由時報12月6日報道,陳麗卿說,兒童時期的生活挫折,在兒童及成人憂鬱症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她說,兒童、青少年憂鬱症與成人憂鬱症在症狀上有三分之二相同,包括沮喪情緒、罪惡感、負面自我形象、疲累、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自殺意念,不同的是在青春期前較焦慮、畏懼及憂鬱,青春期後較多無望無助感、空虛、無趣、嗜睡、企圖自殺等。

  陳麗卿引述一項研究指出,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病程大約持續六到九個月,大部分在成年後會轉變成憂鬱症。發生憂鬱症的兒童、青少年當中,有廿到四十%會演變成躁鬱症。

  她說,醫學界統計近幾十年來兒童、青少年憂鬱症逐漸增多,兒童、青少年因憂鬱症產生自殺企圖及自殺死亡率也逐年增加;另統計顯示,憂鬱症即使痊癒,未來也會產生較高的吸煙率,因此有關單位與家長對於兒童、青少年憂鬱症應該積極面對,以及早治療。

  陳麗卿說,醫學統計上憂鬱兒童的家族中有較多憂鬱的成人;而年輕的憂鬱成人所生的小孩,也比較容易憂鬱。

  她表示,治療方面,在決定先用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前須先評估,看是否為虐待或是躁鬱症,甚至其他生理疾病所引起,方法都有所不同。利用藥物、心理治療或環境輔導與支持,高達八成的患者初次治療後就可以復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上海仰藥跳樓 陳寶蓮自殺亡
兩成長者有憂鬱傾向易自殺
觀看九一一恐怖攻擊電視畫面不利身心健康
從女明星的自殺談產後憂鬱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