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持續質疑中國經濟造假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圓綜合報道/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統計數据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中國總理朱鎔基發表的電視講話,指若沒有目前導致北京政府背負空前債務的國家振興支出,大陸經濟早已在1998年就「崩潰」。

3月21日,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指出,朱鎔基發表的這番電視講話正是反映出大陸經濟的現狀遠非統計數据所描述。同一天,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也以大幅專題深入分析大陸統計資料的虛假。

圖為中國東北遼寧省遼陽市成千上萬名失業工人3月20日連續第四天聚眾走上街頭,向市政當局“要飯吃”。中國東北數萬失業工人持續示威抗議引起國際關注﹐並置疑中國經濟增長數據作假(法新社傳真)。

*經濟持續增長仍要振興?

3月2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林霨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官方數字不合理。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怎麼會能源使用量減少?失業率上升?這在經濟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林霨教授還指出,國家舉債振興經濟到朱鎔基所提的程度,一向是人盡皆知。如果經濟正在發燒,怎麼會需要振興?林教授說,「在中國人看來,我們再度像是容易受騙的傻瓜。原因是我們再度由中國的官方自我陳述,而非由我們自己的觀察和推論得到暗示,我們聽到不斷宣稱『經濟改革』,但是未能看出它並未真正實施,至少不是一貫和徹底的實施。」

*大陸經濟可能大幅逆轉

林霨教授指出,採行自由市場的企業經濟制度,國家的角色僅限於根據明確與合法的規則,提供正義與仲裁,這是為大陸眾多的人口製造足夠工作机會的唯一可能方法。然而,在這種制度之下,共產黨就沒有生存的餘地。因此若無政治改變,必要的經濟改革是不可能的。

目前在大陸物資供應仍然主要由共產黨決定,稀有的資源繼續分配給國營企業,製造人們不想要和不會買的產品。這些國營企業是靠大陸人民存放國營銀行的龐大儲蓄提供几乎不償還的「貸款」支撐。大體的運作方式是:如果是國營又虧損,就有資格獲得鉅額貸款;如果是民營且在增長,就沒有資格。林教授表示,這實際不是經濟增長而是崩潰的秘方。朱鎔基的談話也許意味著中共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但是不要确信中共已決定正視此問題。

林教授說,現在實際是所有其他人對令人感到滿足的假定好好重新思考,並開始更加正視大陸經濟可能大幅逆轉的時候。

*南方動力香港增長為零

中國去年經濟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官方宣布的數字–這是美國一位經濟學和管理學教授率先提出的觀點。根据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字,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為7.3%。統計局的公報說,由于國內市場需求的增加,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万5千933億元。

不過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在香港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圖羅教授說,北京官方公布的經濟數字不可信,沒有反映中國真實的經濟狀況。圖羅教授在會上分析,在中國宣布增長7.3%的時候,作為南方經濟發展主要動力的香港的增長則几乎為零,這作何解釋?他說,”兩者必有一錯,不可能全對。”圖羅教授說,盡管中國的外貿非常成功,但是國內經濟卻并沒有像北京所描繪的那樣成功。另一方面,中國的外貿在過去五年里“瘋狂般的上下波動,”但是經濟卻保持穩定,這令人感到怀疑。圖羅還提出,北京說中國去年經濟增長為7-8%,但是同時還說80%人口聚集的農村地區的增長卻很小。”那么這20%的人口究竟要發展多快才能補上其余不增長的80%呢?”這個問題可能連很多中國官員都很難回答。

*中國的統計資料一片虛假

3月21日,在漢城發行的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刊登了國際版副主編池海範所撰以「中國的統計資料一片虛假?」為題的大幅專文,揭示大陸統計資料虛假問題。報道除了分析不久前【經濟學人】已經提到的疑點外,又從耕地面積和沿海城市個人收入方面分析指出大陸統計數据難以置信。

池海範在報道中指出大陸瞞報耕地面積。1990年大陸發表的全國耕地面積為9500萬公頃,平均每人的耕地面積只有0.08公頃。如此算來,12億人口將面臨糧食不足的問題,引起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關注。但是經過美國人造衛星推算的結果,中國的耕地面積應該是1.4億公頃,因此,大陸官方在2000年宣佈修正耕地面積為1.3億公頃。

報道還以上海為例分析大陸官方公布的沿海城市個人收入過於誇張。官方公布去年上海市個人收入是4500美元,是以全市的GDP除以戶籍人口數(1300萬)來計算,沒有考慮在上海打工的數百萬民工,由此計算出的個人國民收入顯然不切實際。

*新聞週刊指中國經濟造假

另外,3月25日問市的最新一期亞洲版新聞週刊在封面故事中報導,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名聲部份是建立在作假的基礎上,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出爐許多經濟成長的官方數據,現在都被認為是官員們為取悅上級而假造出來的。

新聞週刊說,經濟學家與專業中國問題觀察家對中國大陸的統計數據早就持高度保留態度,他們見怪不怪,只不過最近發生在大慶與遼陽的大規模工人示威事件,更凸顯了仰賴假數據的高度危險。

數千名被解雇的工人走上街頭,但他們在政府的失業統計中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他們被視為「下崗」工人,每月從他們原來工作的公司支領微薄的生活津貼,不算「失業」。「下崗」工人走上街頭,通常是因為原來的雇主根本發不出生活津貼。

如果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的確低於政府所公布的數據,部份經濟學家估計,去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3%,在這種情況下,工人示威只會愈演愈烈。該雜誌報導,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後,北京決定全國經濟年成長率至少要達到7%,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防止社會動亂,大陸官員為達到此一標準面臨更大壓力。因此,此後數年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率從未低於7%並不令人意外。

*學者稱中國經濟實為負增長

中國大陸國家經濟研究院院士王曉陸(譯音)指出,1992年7月鄧小平南巡深圳後,各省當局向北京上報的數據成了考核地方政府官員工作績效的一項重要標準,「這創造了造假的誘因」。

新聞週刊指出,甚至部份中國大陸經濟學家也同意,除了虛報成長率,工業生產數據也被灌水。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嚴重偏低,官方數據中故意不提的,還包括把大陸銀行拖下水的數十億元銀行呆帳。

匹茨堡大學教授勞烏斯基根據能源消耗量、農業生產量、工業生產量及水災與旱災等因素加以比較,對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做了一番詳盡的研究,他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大陸經濟可能實際上已經萎縮,1998年負成長2.2%,1999年負成長2.5%。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韓報大幅報導中共統計資料一片虛假 (3/22/2002)    
  • 大陸結核病氾濫 三人有一人感染 (3/19/2002)    
  • 俄羅斯愛滋病毒泛濫速度超非洲 (3/18/2002)    
  • 港人移民海外創21年新低 (2/12/2002)    
  • 台灣地區愛滋病毒感染者逼近四千 (2/10/2002)    
  • 請領勞保失業給付人數 元月份再創新高 (2/6/2002)    
  • 西班牙居全球第二大觀光國 (2/1/2002)    
  • 【紀元專欄】范錦明: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可信嗎? (1/5/2002)    
  • 去年失業給付支出逾78億元 創歷史新高 (1/5/2002)    
  • 統計資料:台灣共有十三位醫謢人員感染愛滋 (12/7/2001)    
  • 劉曉波:中國農業困境與制度成本──論中國農業面對入世衝擊 (12/2/2001)    
  • 美科技業裁員導致H1B持有者失去工作身份怎么辦 (4/30/2001)    
  • 大陸手機用戶突破一億 (4/27/2001)    
  • 大陸消費排名﹕衣在北京 食住行在廣州 (4/17/2001)    
  • 十大城市居民衣食住行調查:廣州北京瓜分4項第一 (4/16/2001)
  • 相關新聞
    十大城市居民衣食住行調查:廣州北京瓜分4項第一
    大陸消費排名﹕衣在北京 食住行在廣州
    大陸手機用戶突破一億
    美科技業裁員導致H1B持有者失去工作身份怎么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