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陸發展與香港經濟前景關係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5日訊】香港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份量並不是因為北京刻意壓抑而貶低,而是大陸本身發展過快。據美國財星雜誌分析,香港要成為亞洲的紐約絕無可能,不如專心變成珠江三角洲的商業心臟,安於當中國的芝加哥,否則就可能淪為克利夫蘭等級的次要城市。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人口不到五十萬,是美國第三十三大城,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零年之間,人口成長率是負百分之五點四。財星沒有明言香港也會那麼「衰退」,不過指出,香港的失業率已達百分之七,房地產價格從高峰水準跌了百分之六十,使得二十萬人欠債額高於他們名下的屋宇所值。

據財星雜誌分析報導,香港物價去年下降百分之一點六,今年預計將下降百分之三,這是標準的經濟萎縮;一九九九年迄今,個人破產數增加了兩倍,消費者信心也降到谷底。

預定五月十三日出刊的財星雜誌說,中國大陸快速發展,表示它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香港,阿爾卡特、通用汽車等跨國公司越來越覺得以北京、上海和深圳等更便宜的地方作為營運基地,是他們合乎邏輯的選擇,甚至連甲骨文等先進科技公司,都寧願以深圳當作研發中心所在,而捨棄昂貴的香港。

該分析報導指出,香港要擺脫目前的困境,最重要的是要重新調整基本結構,檢討它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轉型為大陸最具活力珠江三角洲的門戶,是值得考慮的方向。

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也體認到這點,說香港可和擅長科技的深圳、精於製造業的廣州、適於發展娛樂事業的珠海和澳門合作,改善環保、建造更多的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可是財星說,難就難在香港如何既要融入中國、又要保持它自己較透明、較獨立的制度。

報導中表示,香港雖然問題重重,但它還是亞洲一個較誠實、較容易做生意的好地方,去年有九百九十四家跨國大公司以它當作區域營運基地,這是歷來為數最高的紀錄,也比東亞地區其他任何都市都多,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後該刊表示,香港過去的成功是靠韌性和適應力,只要這兩大特性它仍具備,現在就把它淘汰出局,顯然是一大錯誤。

財星雜誌一九三零年在美國創刊,一九五零年代開始有亞洲版,目前在亞洲發行八萬五千份,全球發行量一百多萬份,讀者人數超過五百萬。

原文摘自(中央社)(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神父孌童港教區私了
港股升282點 市值日增千億
失業媽媽抱女行乞
顏穎思的姊姊是孫耀威的新女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