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到處發名片?不要讓自己成為人脈怪獸

作者: 竹下隆一郎 譯者: 李韻柔

人氣 5270

想請問讀者,有聽說過「七種人脈術」嗎?這是筆者在史丹佛大學所學的建立關鍵人脈的方法。在這個變化激烈的時代,無論在工作、讀書、家庭生活都需要建立重要的人脈,而這些人脈肯定你、支持著你,甚至成為你背後的力量。

避開了執行與操作困難的方法,我以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能運用的「小技巧」來說明何謂「七種人脈術」。

二○一四年到二○一五年間 ,我在史丹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一年,這是在我擔任《哈芬登郵報》總編輯前,那時我三十四歲,已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史丹佛大學所在的矽谷是科技產業聖地,谷歌(Google)、蘋果公司(Apple)、臉書、推特等,各種顛覆世界秩序的科技企業全聚集在此地。

於是我衝出校園,加入矽谷網絡,努力想抓住每一個有可能成為媒體新商業模式的重要人物,那怕是多一個也好。

從飛機降落的瞬間,我充滿了拚勁,可惜在抵達矽谷後,心情反而跌落谷底。如同大山脈的峰峰相連,要穿進錯綜複雜的矽谷人脈中,我遇到瓶頸,灰心地認為那是不可能的。

投資家、創業家、大學研究員、學生、金融從業員、工程師等不分類型與職業,我都無差別待遇地和他們見面,但不管見了多少人,我 依然覺得自己如同走進深不可測的森林一般,茫然若失。

經過數個月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成為毫不設範圍、能見多少人就見多少人的「人脈怪獸」。然後我明白了,在這片土地上用這種方法難以大展身手。

矽谷的優勢,不只是掀起下個世代潮流的大型科技企業,以及不論白天黑夜都在開發新技術的工程師,更有籌措資金來成立公司的活力。

在這其中,我注意到另一個優勢,矽谷的中心是由史丹佛大學所構成,這成為了我的突破點。在史丹佛大學的學生中,許多人夢想成為創業家,校園裡也經常有知名企業家和工程師出入。

然而,這裡的氛圍不但不匆忙、不慌張,反而有著悠閒的校園時光。史丹佛大學擁有二十間以上的圖書館,學生專注於學習,經常閱讀。也有在早上獨自散步或慢跑的學生,靜靜地和自己面對面。我曾和在職學生進行多方交流,而他們都選擇暫時忘卻工作和經歷,只專心於學習。

在學習的同時,他們會認真的思考為什麼到此念書?怎麼做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自己為何而生等問題。「畢業後,就要馬上創業成為有錢人。」雖然有些學生可能會這麼想,但至少我遇到的人都不是如此。

在矽谷,「沉靜思考」(大學)和「快速行動」(科技產業),這兩者就像車子的兩側輪胎,足以轉動整個地區。

在史丹佛大學,越內向越能掌握事物本質的學生,越容易得到教授或經營者的尊重,也會有與他們更深刻的交流。而且我在當地遇到的谷歌等科技企業的員工或創業家,都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在工作,對於「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理想的公司樣貌是什麼」等,他們是以哲學的方式在深思問題。

越處於時代尖端的人,就越需要與自己的內心相處,這是我在當地一年時間注意到最重要的事。這時,我才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重要」,這點在矽谷也是一樣,只是這和「到處發名片」的方式所打造的人脈完全不同。@

本文摘自<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矽谷人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的「關鍵人脈術」 内向的な人のための スタンフォード流 ピンポイント人脈術,采實文化>

.沿路收集人脈 運用弱連結建立你的生態系統
.以「鬆散聯繫」維持人脈 省時長久又有誠意
.遠離那些只是把你當作人脈的朋友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二十歲開始製作人脈複利存摺
三十世代的人脈就是實力
人脈就是財富
人脈就是財富 人氣 10
擴大人脈 找工作的常勝利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