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精靈寶鑽》:魔王的劫數

文/章閣
造物主造就了「神的子民」並為他們選擇了一塊棲身之地——地球。(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6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魔戒》中出現的二大魔王,一個是魔苟斯(Morgoth),一個是索倫(Sauron)。這二個魔王,原本都是天神。在前傳小說《精靈寶鑽》(「中土世界」系列的故事之一,描述「魔戒」之前的紀元所發生的事。)架構的神的體系中,英國作家托爾金(J·R·R·Tolkien)對他們的墮落,有著細緻的描述。

創世大樂章

在小說架構的世界中,宇宙的創造者稱為一如‧伊露維塔(Eru Ilúvatar),在《精靈寶鑽》中,他是所有眾神眾靈之主。

伊露維塔創造世界,先用神念造出了第一批「神聖的使者」,統稱為「愛努」。為便於理解,權且稱為大天神。每位大天神還有各自具體的名字。其中有一位稱作米爾寇,能力最強。凡是其他神擁有的天賦,他也都擁有一點兒。

造物主宣布了一首樂章,令眾神放聲歌唱。日復一日,眾天神用心歌唱。無論獨唱、合唱,還是傾聽,旋律愈加優美動聽。

在合唱的過程中,眾神對彼此的了解,也逐漸加深,所以歌聲逐漸地和諧一致。眾神都在竭盡所能,用不同的樂器裝飾樂曲。造物主坐在寶座上,靜心聽著諸神的詠唱。

不協之音 墮落的開始

米爾寇為了突顯自己詠唱的那一部分,使之更有力量,更有光彩,發出了有別於眾神的念頭,注入到樂章裡。

在一定境界中,神的念頭就是立體聲音,於是這不協調的想法,化成干擾的聲源,不僅與造物主的主題相衝突,也影響了許多神的思維。於是有些神就調整了自己的詠唱,以便附和米爾寇。結果,原本和諧的樂章被打破了,陷入了憤怒和爭鬥中。

第一樂章發生混亂,造物主微笑著起身,舉起左手,展示了另一樂章,主題與先前有些不同。然而米爾寇發出的不協之聲,愈發地呼嘯高漲,衝擊著新的主題。眾神震驚不已,歌聲在驚愕中霎間止息。

於是造物主再次起身,宣布了第三樂章。它比前面的樂章更柔和甜美、優雅細緻,不被不協之音所壓制。米爾寇無法衝毀第三首樂章,還被其吸納進大樂章的莊嚴格局中。

眾神的和諧,米爾寇的不協,二者的樂聲同時出現在造物主面前。造物主第三次起身,他的神情凝重,令眾神都不敢注視。他高舉雙手,一股「比穹蒼更高,比深淵更深」的和聲,猶如造物主眼中的光芒,穿透而出,到此大樂章嘎然而止。

從造物主對米爾寇的斥責,眾神得知,所有樂章的根源都來自於造物主,沒有誰能罔顧他的旨意改變樂章。誰想改變樂章,結果只有一個,只能證明造物主的智慧和法力,普通的神遠遠無法企及。

創世樂章預演世界前景

在造物主的展示下,眾神了解了自己創作的樂曲,知道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許多事。眾神合唱的大樂章,轉變為真實宏偉的世界,而且那個世界還正在成長。

造物主還造就了「神的子民」——人類和精靈,為他們選擇了一塊棲身之地,即地球「阿爾達」。這時眾神明白了,這樣的世界,就是他們合唱的結果。眾神看著眼前的景象,感到無比震撼,發出驚歎的讚美聲。

許多神喜愛神的子民,想去幫助他們,維護阿爾達。在這時,米爾寇萌生了強烈的私念,他表面裝作順從,希望降臨阿爾達,引導神的子民。實際上,他想控制精靈和人類,想使造物主的子民臣服在他的腳下。

眾神抵擋「黑暗大敵」 打造地球

造物主造就的宇宙,在小說中稱為「一亞」,地球阿爾達只是「一亞」的一小部分。眾神下走,發現那層世界萬物待興,明白了原先所見的樂章畫面只是預演。一切需要他們從零開始創造,將造物主的大樂章,構建成現實。

這些偉大的使者,為了便於和神的子民來往,於是選擇了肉身,不過形象要比人類和精靈更加魁偉、更加神聖。在肉身的約束下,眾神的力量也受到了牽制和束縛。

米爾寇降臨地球後,即刻展現出了貪婪。他對其他的天神說,「這應該是我的王國,我要將它據為己有!」他開始與曼威(Manwë)為首的眾神,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從此米爾寇墮落為「黑暗大敵」。

經過無量無計的時間,眾神一面抵擋米爾寇的阻撓,一面勤懇地打造地球,整頓山脈、陸地和海洋,播撒種子,以便適合神的子民居住。為了照明,他們在阿爾達的南北二端,在擎天燈柱上設立了二盞巨燈,照亮整個世界。

神魔大戰 魔王的劫數

造物主賜予了米爾寇強大的能力,但他沒有將這些能力用來造福眾靈,而是將其當成奴役他人的手段,實現他邪惡的野心。從開始的不協之念,想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他逐漸地墮落。

當米爾寇看到眾神創造的傑作,他內心的妒嫉愈演愈烈。他散發的惡毒與怨恨,也使造物主的兒女受盡了痛苦。扭曲的思維使他什麼也做不出來,於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摧毀神的作品。

憤恨、貪婪和妒嫉,這些猶如劇烈的毒素,從內到外侵蝕著他的形貌,使其變得既黑暗又恐怖。他徹底地墮落成魔王——魔苟斯,並公開與眾神大戰。

神魔大戰中,米爾寇摧毀了神的許多傑作,其中包括那兩盞巨燈。他的進攻,導致火焰傾瀉,引發了洪水。一場大洪水席捲了大地,使眾神苦心經營的地球環境,幾乎分崩離析。從此疾病、死亡伴隨著人類。

最終,在憤怒之戰(War of Wrath)中,魔苟斯戰敗,被扔進了空虛之境,永遠被封印在那兒。

索倫的墮落和偽裝

昔日,造物主造出眾愛努(大天神)後,又造出了許多邁雅(小天神),其中包括索倫(Sauron)。當米爾寇(魔苟斯)還披著神的榮光時,索倫就已跟隨他,並受到他的信賴。

米爾寇在墮落的過程中,用謊言和奸詐腐化了一批小天神、精靈和人類,誘惑他們加入了邪惡的陣營。索倫也隨之成為他最得力的僕人。

索倫深諳偽裝術,他時常變換形貌,變成高貴俊美的模樣,去欺騙眾生。後來凡是魔苟斯幹下的罪惡,索倫全都有份。

打造「至尊魔戒」 陰謀敗露

魔苟斯被封印後,殘存的邪惡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清理,仍然散落在地球上。索倫出於對大天神的恐懼,於是選了一個又英俊又和善的形象,來到天神埃昂威(Eönwë)面前,懺悔自己犯下的罪惡,並發誓棄絕過往一切罪行。但是埃昂威沒有赦免他的權限,於是命他返回維林諾(天神居住的阿曼聖土),接受大天神曼威的審判。索倫不願意面對神的裁決,於是逃到中土躲了起來。從此索倫繼承了魔苟斯的邪惡和黑暗,成為第二代大魔王。

在小說的架構中,第一紀元神魔大戰後,倖存的諾多族精靈建造了埃瑞吉安(Eregion)王國。索倫冒充是神的使者,聲稱受到大天神的派遣來到了中土,要來協助精靈一臂之力。他以「天賦宗師」的名義,靠著偽善和巧語騙取了精靈的信任。

精靈工匠渴望提升技能和工藝,期望享受不朽的永生。索倫利用他們的渴望,欺騙他們打造了眾戒,說是要為中土造福。雙方聯手打造了人類九戒,矮人七戒,精靈則獨自打造了三戒。

為使眾生眾靈臣服,實現統治中土的野心,索倫回到領地魔多後,鑄造了一枚至尊魔戒,凌駕於其它戒指之上,並將自身大部分的黑暗力量和邪惡意志灌注其中。當他戴上至尊魔戒後,精靈族發現了索倫的祕密,知道了他的野心,及時摘下了戒指。索倫得知精靈醒悟,於是撕下了所有的偽裝,赤裸裸地展開了進攻,大肆破壞、掠奪。然而,他企圖利用魔戒控制中土的陰謀,在正義力量的阻擋下,終是未能實現。

電影的第一集《指環王:護戒同盟》(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台灣稱為《魔戒:魔戒現身》)根據小說《魔戒》改編而成。電影中的旁白,從前傳小說《精靈寶鑽》結尾這裡開始,展現了後續的精采篇章。

在電影的演繹中,隨著魔戒的銷毀,魔王索倫和他代表的所有黑暗勢力,徹底解體了。

從小說的描述和電影的演繹來看,人類是創世主造就的。為了便於神的子民居住,眾神聯手打造了地球的一切。而小說和電影中,兩代魔王的結局也不約而同的告訴人,無論黑暗勢力多麼狂妄,最終都難逃被銷毀的命運。滅亡和解體,成為所有邪惡勢力的終極劫數。

資料來源:

J·R·R·托爾金著,《精靈寶鑽》,鄧嘉宛譯著。托爾金著,《努門諾爾與中洲之未完的傳說》第二輯第四篇,石中歌、鄧嘉宛譯著。@* #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