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歐納多·達文西(三)《聖告》

作者:周怡秀
《聖告(天使報喜)》(Annunciation),Tempera on wood,98x217cm,Galleria degli Uffizi,Florence。(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00
【字號】    

收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的《聖告(天使報喜)》(註一)可說是達文西早期最完美和具代表性的作品。

《天使報喜》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常見的宗教題材。這個題材的本身就蘊涵著神與人的關係,以及純真、善良、謙卑、承擔、犧牲等可貴的美德。畫家也經常藉由天使和童貞女的純潔和神性,來表現他心目中至真至善的美好形象。

《聖告(天使報喜)》(Annunciation,1472—75(1475—78)),Tempera on wood,98x217cm,Galleria degli Uffizi,Florence。(公有領域)

大天使加百利(Gabriel)帶著象徵純潔的百合,以虔敬而優雅的姿態半跪在童貞的瑪利亞面前,舉起右手賜福給她,並告知她孕育聖胎的使命。突然被打斷了閱讀的瑪利亞,略顯錯諤地抬起左手,右手還穩定地按在經書上。達文西沒有像波提切利那樣把瑪利亞畫成驚惶失措的神態,而是以溫和平靜且沉著的態度表現出虔信者遇事不驚的定力,同時也符合了童貞女的矜持、端莊形象。

《聖告》局部,雙黃金矩形。(作者提供)

後方暗色的牆角襯托著瑪利亞純淨、聖潔的臉龐,而平行的石磚彷彿瓖嵌著她的身形,更突顯了瑪利亞的重要性。畫面明、暗之間的交替在視覺上形成輕重有致的節奏。達文西一直認為自己本質上是數學家,因此構圖採用數學的方式來分割畫面。畫幅的本身(91 x 217公分)接近「雙黃金矩形」(註二),其中建築部分占了五分之二,風景部分占了五分之三,而四棵規律排列的松樹正好把風景切割成三等分。天使和聖母各自呈現的三角形在畫面形成M形,平衡而莊重的效果正好呈現這神聖的時刻。

《聖告》局部,左右人物平衡。(作者提供)

描繪的場景接近當時佛羅倫斯的宮廷花園。建築的樣式、大理石桌(註三)還未脫離維洛其奧的影響,但是人物的神態、姿勢和衣褶的處理已經是作者本人的風格了。達文西筆下的任何物體必有所本,如天使手中的百合、前景草地的細膩描寫來自畫家平日對植物研究的成果。對空間的處理也是一樣:建築、石桌的線性透視將觀者的視線帶到飄渺的遠方,顯示達文西對「透視」和「空氣遠近法」的結合運用已經十分成熟。

羅浮宮收藏的《坐姿布褶練習》(Drapery for a Seated Figure),一般認為是達文西為《聖告》中的聖母裙褶而做的習作。但也有人認為布褶結構更接近於吉蘭達優《聖朱斯托祭壇畫》(《Retable of San Giusto》by Ghirlandaio)中聖母的裙褶,然而,本習作的素描質量卻遠超過吉蘭達優祭壇畫的品質。(公有領域)

然而,這幅畫是不是完美無缺呢?有專家批評瑪利亞的右手比例在透視上顯得太長。但是另一些專家認為,達文西那時已經熟悉了透視法和解剖學,以他自我要求的個性而言,不會犯這種比例錯誤。他可能已經預估了從右下方觀看作品會產生比例上的誤差,這正是這幅作品未來懸掛在Monte Oliveto的San Bartolomeo教堂的位置。不論如何,這幅作品瑕不掩瑜,對當時一個二十歲出頭的藝術家而言,已經足以證實他的功力並奠定了聲名。@#(待續)

《聖告》天使局部,手中百合為寫生而來。(公有領域)
百合花的寫生作品(Drawing of lilies for an annunciation─by Leonardo da Vinci)(公有領域)

註釋:

註一:此畫創作年代也是說法不一,有說1472—1475年的,有說1475—1478年的。

註二:雙黃金矩形與黃金矩形的構成方法類似。將一個正方形沿垂直方向分為兩個長寬為1:0.5的矩形,將分割線與正方形上邊的交點作圓心,以矩形對角線為半徑,分別向兩邊畫弧線,與正方形延長的上邊相交,左右各一的交點就是雙黃金矩形的長度,而寬度為原正方形的邊長。

註三:大理石桌可能參考了維洛其奧為聖羅倫佐教堂美迪奇墳墓刻製的石桌。

——轉載自《藝談ARTIUM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點閱【雷歐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