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牆必看】中共附體中華民族 屠戮數億國人

人氣 1922

【大紀元2021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1.【特稿】中共禍國殃民七十二年
10月1日,是中共的「國慶日」,卻是中國人民的「國殤日」。72年前的10月1日,中共竊政,附體到中華民族身上,將中國人推入苦難和沉淪中。72年後,世界認清紅魔威脅,自由社會正在圍堵中共,全球華人掀起浩浩蕩蕩的「三退大潮」。中共統治中國大陸的72年,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血淚史。

2.【新聞看點】李克強遭挫敗?習親信續任要職
孫力軍知情謀刺?政治野心極度膨脹;洩P4病毒機密,中紀委措辭空前嚴厲;習近平近2年無外訪,因2問題難說清;李克強遭挫敗,習親信續任要職。

3.沈舟:珠海航空展的中共山寨軍機(多圖)
9月28日,珠海航空展開幕,中共的各式戰機紛紛亮相。今年的十一沒有閱兵,珠海航空展就成了中共再次展示各類武器的場所,除飛機外,中共也把戰車、核潛艇模型等搬到了珠海航空展。不過,最大的看點,應該還是中共展出的各類山寨飛機。

4.失蹤570天後 陳秋實首次公開現身
9月30日,中國公民記者陳秋實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已獲得自由,這是他於去年2月在武漢報導疫情被警方拘押後首次回歸公眾視野。

5.7常委出席十一活動 習兩年未外訪引關注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2周年之日,7常委參加活動。專家認為,72年前的十一,是中國大陸民眾苦難的開始,而到今天,中共已是內外交困,空前孤立,特別是習近平近兩年未出訪海外,引發關注。

6.公安部前副部長孫力軍被雙開 官方措辭罕見
9月30日,中共公安部前黨委委員、副部長孫力軍被開除中共黨籍和公職,並被立案調查。其雙開通報措辭罕見,指其散布政治謠言;為實現個人政治目的,不擇手段,大搞團團伙伙、形成利益集團,成伙作勢控制要害部門;私藏私放大量涉密材料等。

7.
9月30日,中共政治局常委照例參加十一之前的招待會,今年仍然由李克強發表講話,比起一年前,他的講話又低調了不少。央視播放的視頻中,自始至終沒有看到習近平、李克強等的笑容。

8.郝平:五大風險指向中共電荒常態化
大陸地區自8月下旬以來一直至今,全國二十多個省相序展開拉閘限電,甚至波及居民用電,中共稱之為有序用電。電能是經濟的血液,此輪電荒對經濟增長的衝擊無疑是嚴重的,堪稱中共繼打擊資本市場、恆大倒閉危機,導致經濟無障礙下滑的第三隻灰犀牛。多家陸媒報導導致電荒的原因主要是煤炭供給不足,並且煤荒電荒很可能在數年內將常態化。

9.周曉輝:孫力軍有政治野心 官方嚴厲措辭藏祕密
在近日中共官方拿下和開庭審判幾個政法系高官,中央督導組進駐包括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六大中央政法機構以及31省政法機關,並釋放「全覆蓋、無死角」、「敢於動真碰硬、走深走實」的強硬信號後,去年落馬的公安部原黨委委員、副部長孫力軍於9月30日被公示「雙開」並被移交司法,也就並不太出乎意料了。不過,讓外界感到震驚的是中共當局的罕見措辭,而在這些嚴厲但簡短的措辭背後,應該是隱藏了不少不為人所知的祕密。

10.安徽官場大換血 書記及兩副省長被免職
安徽和山東高層人事大變動,安徽省和山東省的省委皆換人,安徽省還有兩名副省長同日被免職。

11.岸田文雄組戰鬥內閣 學者:面臨四個挑戰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10月上任,未來日本在外交、政經政策上如何發展,引發國際關注。

12.海航集團債權申報最終確認1.1萬億
9月30日,海航集團方面表示,海航進入破產程序以來共接收2萬億債權申報,最終確認債權1.1萬億,截至今天4個重整程序二債會順利召開,海航集團破產重整工作距離收尾僅一步之遙,接下來將等待法定裁決。

13.中共在波士頓升旗遭抗議 血旗卡半空
9月30日,中共在波士頓市政府為「國殤日」升血旗,現場來了很多抗議者,沒想到升旗的裝置斷裂,血旗被卡在旗桿的中間,變成了意指哀悼的「降半旗」,中共原定的現場講話等都被取消。在抗議者的口號下,幾個親共人士悻悻離開。

14.法駐美大使返回華府 核潛艇糾紛告一段落
法國駐美大使週三(29日)已返回華盛頓,標誌著兩國近日的外交糾紛暫告結束。兩週前,美英宣布將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澳洲隨後取消了從法國購買常規核潛艇的合同,法國盛怒之下,召回了駐華盛頓大使。

15.賓州眾議院發嘉獎令 聲援3.8億中國人三退
9月26日,美國大費城地區法輪功學員在費城中國城舉行了聲援「三退」(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集會。賓州州眾議員瑪麗‧艾薩克森(Mary Isaacson)代表賓州眾議院向此集會的組織者——大費城法輪大法學會發來嘉獎令,支持該活動。

責任編輯:方曉

相關新聞
理悟:又臨十一國殤日(二首)
【翻牆必看】大陸電荒 分析:中共自打臉
「十一國殤日」網絡集會 澳各界譴責中共暴政
浸淫公安系統近40年 貴州前公安副廳長落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