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區社委會「天才班新政」論壇 二百人獻言

天才班新政細節未明 第二學區社委會代做徵集民意工作

人氣 122
標籤: ,

【大紀元2021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市長白思豪一週前放話即將公布天才班的入學錄取改革政策,但前期並未與社區做何溝通和協商。為此,第二學區社區教育委員會(CEC D2)日前表示有意「代替市長和市教育總監做這一步驟」,接著於9月30日晚召開天才班論壇,吸引二百多名家長、教育工作者上線討論,氣氛活躍,在留言討論區的互動也熱鬧非凡,不少華裔家長踴躍參加。

市長白思豪9月24日在WNYC電台The Brian Lehrer Show節目上回答觀眾提問時曾表示,每年對6.5萬名幼兒園新生只提供2,500個天才班學位,很特殊,而他即將宣布的計劃「將是一種非常不同」和「更具有包容性的」錄取方式,讓更多學生獲得上天才班的機會。

圍繞天才班(也稱資優班,G&T)的衝突可以追溯到幾年前。批評者一直指出天才班中的種族比例失衡現象,他們質疑測試4歲孩子是否「天才」和從小進行分類,遊說修改或取消天才班項目,代之以為每所學校增加額外的資源。

但具體怎麼改革,社區只聞雷聲,不見雨下。又因白思豪多次承諾在天才班改革的問題上會先與社區溝通,因此CEC D2說「如果市長和市教育總監不願意與社區接觸,我們就代替他們這樣做。」

在9月30日晚的論壇上,紐約亨特大學天才學院(Hunter College Gifted Institute)院長布朗博士(Elissa F. Brown)說,為了公平和包容而放寬標準,甚至放棄學術卓越或天才的概念,雖然這種方法對一些人有吸引力,但它的風險是「降低了天花板」,阻礙許多準備向前邁進的年輕人,從長遠來看,會削弱美國的競爭力。更可靠的方法是增加一流教育產品的供應,以幫助更多來自弱勢背景的高潛力孩子與其他優秀孩子競爭。

她說,紐約州對天才的定義是:有天賦的學生需要常規課堂以外的教育計劃,以滿足他們的認知和情感需求,「應包括那些需要超出常規學校課程,以充分發揮其潛力的學生。」如果不這樣做,就跟紐約州的定義背道而馳。

她引述美國前助理教育部長Chester Finn的話說,美國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本,卻未能培養許多年輕人內在的天賦,這種失敗使美國經濟付出巨大代價,擴大了收入差距,挫敗了促進向上奮鬥的努力,導致政治分裂,並加劇了困擾社會中的眾多不平等現象。

Place NYC聯合主席Hunter Geyer主張採用普遍篩查法,家長只要不選擇退出,他們的孩子就可按能力分班分組,這樣天才班的多樣性就會發生巨大變化,其次是擴展天才班的服務,讓貧困學生不需要負擔額外的交通費到很遠的學校上資優課程。

Anderson PTA家長會的聯合主席Brian Carr說,他所在的社區渴望參與討論如何擴展天才班項目,並協助將天才班和名為「快速通道」的加速教育計劃引入所有社區,他認為市府若限制或減損天才班項目,那些服務不足的社區同樣受傷害,再怎麼翻來改去都無濟於事。

第二學區Miller lab school家長會的聯合副主席Johannes Homan認為,實現公平和在學校系統中擁有強大的加速教育計劃,不必是相互矛盾的結果或概念。他認為擴大天才班和加速教育計劃是解決方案的關鍵。

華裔家長Chien Kwok說,每個街區都有具備天賦的學生,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但那些反教育的極端分子有一個謬誤的說法,聲稱只有白人和特權階層能從事優秀的工作,甚至認為亞裔是接近白人的階層,「但這些人有個最大的種族主義,沒有明說、但暗示得很大聲:他們假設黑人和深膚色學生不具備卓越的能力。」

他說,20年前天才班學生大多數是黑人和西語裔,天才班為家庭困難的有色人種學生提供了通往中產階級的途徑,那時候的美國人相信無論什麼背景,家境如何困難,都可以通過奮鬥取得成功。但現在的社會思潮所推動的精神是低期望、關閉天才班和扼殺卓越。

「這是一場追求卓越的戰鬥,應該給所有孩子爭取卓越的機會。」Chien Kwok說,一旦極端分子把天才班拿走,事實上有錢和特權階級孩子更容易超越低收入和弱勢兒童,取得成功。

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許多家長建議擴大天才班而不是縮小,希望市長聽取這些受改革影響最大的群體的意見,作為家長若沒有發言權,真的很不公平。◇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教師評估新準則 華裔家長老師不認同
亞裔社區不滿紐約市公校教育 期待新政府帶來改變
家長組織連署 要求參與天才班改革過程
紐約市天才班入學新計畫 月底公布細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