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魯吉諾Perugino——拉斐爾的大師(上)

展覽報導
作者:周怡秀
《鑰匙託付聖彼得》(La Remise des clefs à saint Pierre,意大利語的畫作名稱為「Consegna delle chiavi」),佩魯吉諾於1481至1482年繪於羅馬梵蒂岡的西斯汀禮拜堂。(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25
【字號】    

佩魯吉諾(意Perugino,法Pérugin)——拉斐爾的大師

說到文藝復興的藝術,一般人立刻想起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最有名的大師。其實在人稱Quatrocento的十五世紀意大利,正處於西方藝術邁向頂峰的前夕,人文薈萃,百家爭鳴。前述三位大師也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完善藝術的,他們各自的養成中也都遇到過「名師」的調教或影響。如達文西是委羅基奧的學徒;米開朗基羅在基蘭達優工作室「實習」;拉斐爾則深受佩魯吉諾的薰陶。這些前輩都是當時最負盛名的藝匠,對整個文藝復興的藝術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巴黎「賈克瑪·安德烈美術館」(Musée Jacquemart André)自2014年9月起至2015年1月19日,展出拉斐爾的最重要的「老師」——佩魯吉諾的作品。展出的五十多幅作品勾勒了佩魯吉諾的職業生涯的脈絡,從養成初期、十五世紀下半葉佛羅倫斯繪畫的烙印,到他在羅馬和佩魯斯的巨大成就;也見證了十五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發展的關鍵階段,藝術如何從不成熟達到頂峰的過程。

觀眾也從中發現佩魯吉諾藝術的原創性:如精細敏銳的透明的技法,光影的細節細微變化(有時甚至是戲劇性的),色彩元素的智慧運用(如橘黃色、黃色和藍色互相之間不可思議漸層變化),加上法蘭德斯式風景的空間處理,將柔美恬靜的氛圍融入嚴肅的宗教創作。

佩魯吉諾開創了一個新的繪畫方式,在他的時代獨樹一格,甚至被同輩認為是意大利最偉大的畫家。他以透明和戲劇性光線形成「水晶般」的清澈風格令人傾倒,也為他贏得「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之一」的讚譽。

這樣重要且獨特的藝術大師,自然在當時留下許多影響,特別是對後起之秀、也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的影響。因此畫展展出十多幅拉斐爾的作品作為參照,使我們看到佩魯吉諾完善他的藝術語言的同時,也為年輕的拉斐爾以極大敏銳性所吸收,進而成就文藝復興的高峰。通過這個展覽,我們正好有機會來認識這位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文藝復興大師。

早年(1470年前至近1476年):佩魯斯、佛羅倫斯

佩魯吉諾原名皮特羅·凡努奇(Pietro Vannucci),就像許多藝術家以家鄉為名一樣,因來自翁布利亞地區首府佩魯斯(Perus),人們稱他佩魯吉諾。佩魯斯在十五世紀下半葉已是個活躍的藝術重鎮,接受大量委託製作藝術品。出生於附近小鎮的佩魯吉諾,就在城裡開始他的藝術生涯。雖然早年的習藝過程已不可考,但是那時的作品顯示出佩魯吉諾對於空間處理規則有深刻的了解,或許曾經受到曾經停留佩魯斯的早期大師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1415至1492年)的影響。

1460年代後期,年輕的佩魯吉諾前往佛羅倫斯學習,這個階段成為他一生的關鍵期。到了這個藝術氣息蓬勃的美第奇城邦,他進入安德烈·德·委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學徒,那是佛羅倫斯最具規模、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坊。佩魯吉諾在那裡遇到許多才華橫溢的同儕,如達文西,也學到了精湛的各種技術,他日後作品的特點也逐漸成型。

約在1470年初,佩魯吉諾回到佩魯斯,帶回來了新的藝術語言,對當地逐漸產生影響。他的人物在動作和表情上更細膩了,對於人體的造型美感更講究了,色彩也更加生動活潑了。

不久他接到一項重要委託,參與裝飾聖博納町的聖人壁龕。這個1473年祭壇的裝飾工作(可能是費拉拉的貴族或者當地聖方濟僧團所委託),要求許多藝術家的集體合作:參與的包括經營佩魯斯最大工坊的前輩巴托繆·卡波拉里,而佩魯吉諾負責繪畫部分。這件作品顯示出佩魯吉諾構圖上的老練,和處理風景背景的新觀點。

佩魯吉諾,《聖貝納丁治愈喬凡尼·安東尼·佩特拉玖女兒的潰瘍(Saint Bernardin guérit d’un ulcère la fille de Giovanni Antonio Petrazio da Rieti)》,1473年,高79公分,寬57公分,蛋彩於木板,佩魯斯,翁布利亞國家畫廊。(公有領域)

聖母畫像 偉大的藝術

《聖母子》是佩魯吉諾最喜歡的題材。佩魯斯畫家還沉浸在早期文藝復興的餘輝中時,佩魯吉諾則已從佛羅倫斯帶回委羅基奧畫室的新風格與技巧(如《靠窗的聖母》)。在廳中展示當時最有名的藝術家創作的《聖母子》,可以讓觀眾看到佩魯吉諾如何把新的技術傳到翁布利亞。

如卡波拉里的聖母延續金色為背景的平面裝飾,而佩魯吉諾卻偏好把背景換成深度風景,並專注於表現連結母子關係的溫柔慈愛;他特別用心於人物臉部的恬靜優美,與色彩的強度。他的聖母細緻而優雅,啟發了不少當地的重要畫家,例如他的合作伙伴品圖里奇歐(Pinturicchio)就以佩魯吉諾的聖母作為參考,繪製了《風景中的聖母子》(倫敦國家畫廊收藏)。

佩魯吉諾的人物安詳高雅、悠然閑散卻又略帶憂鬱的風格,深受民眾喜愛,為他贏得極高的讚譽與大量的工作委託。

《聖母子與施洗約翰》(Madonna with Children and St.John),佩魯吉諾作於1480至1485年。(公有領域)

羅馬的成功

1479年是佩魯吉諾職業生涯的轉捩點。他的名聲傳到教宗西斯篤四世耳裡,於是被召喚到永恆之城羅馬為教廷服務。

佩魯吉諾首先為教宗裝飾了舊聖彼得教堂的「神聖受胎禮拜堂」(Chapelle de la Conception,今已不存在),深獲教宗賞識;教宗再請他裝飾新建的西斯汀禮拜堂並負責監工,佩魯吉諾便與羅倫佐‧美第奇派遣來的支援畫家如波提且利、吉蘭達優、羅塞利等一起合作,裝飾禮拜堂兩側的牆壁。主題由兩個平行對應的宗教故事組成,一邊是《摩西的生平》,另一邊是《耶穌的生平》,這個特意安排的主題是表現《舊約》到《新約》的一脈相承——從摩西獲得神的誡命,到耶穌託付天國之鑰給聖彼得——羅馬教會的建立者,目的在強調羅馬教會掌有神權的正統性。

畫家們將宗教情節視覺化,並以寫實手法呈現。佩魯吉諾至少創作了《鑰匙託付聖彼得(La Remise des clefs à saint Pierre)》、《基督的洗禮(Le Baptême du Christ)》以及《摩西在埃及》等三幅;其中《鑰匙託付聖彼得》是整個壁畫中代表教廷正統性的最關鍵的一幕,佩魯吉諾完全親手精心繪製,不假他人之手;而另外兩幅則有助手Pinturicchio參與繪製。

佩魯吉諾在《鑰匙託付聖彼得》採用他典型的構圖法:遼闊的場景、對稱的構圖,橫向羅列的前景、遠景人物。前景以耶穌和跪地接收鑰匙的聖彼得為中心,兩側分別列隊著耶穌其他門徒(包括猶大),佩魯吉諾也把當代人物畫進去,如最右邊手持矩尺和圓規的分別是禮拜堂建築師Giovanni de Dolci和建造人Baccio Pontelli;而在右列隊伍中穿著黑袍注視觀眾的可能是畫家本人。這些人物均以極為優雅的姿態與節奏感排列呈現。

《鑰匙託付聖彼得》(La Remise des clefs à saint Pierre,意大利語的畫作名稱為「Consegna delle chiavi」),佩魯吉諾於1481至1482年繪於羅馬梵蒂岡的西斯汀禮拜堂。(公有領域)

佩魯吉諾利用一點透視將空間推遠,使觀眾視線隨著地磚延伸至後方對稱性的建築。中央的圓頂建築象徵耶路撒冷聖殿的理想型,在此轉喻為教宗的世間權力;兩側拱門仿自羅馬遺蹟康斯坦丁凱旋門,是作者對古代藝術的禮讚。在廣場上點綴著一些比例縮小、動態活躍的人物,對比出建築的高大與空間的遼闊。

這些西斯汀禮拜堂的壁畫(1480─1482年)無疑是佩魯吉諾為教廷所作的最重要作品,也代表了其「古典風格」的美學觀,成為其他藝術家(包括拉斐爾)觀摩學習的對象。佩魯吉諾在眾畫家中雖然年輕,他作品的創新面貌卻是最受肯定的。在這獨一無二的禮拜堂內,這些繪畫大師們互相觀摩學習、交換意見,成就了羅馬城內最美的藝術作品之一。@(待續)

(點閱【佩魯吉諾Perugino——拉斐爾的大師】系列文章。)

——轉載自《藝談ARTIUM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