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紐約華裔小商家受疫情衝擊更重

人氣 165

【大紀元2021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疫情衝擊美國經濟,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紐約市五個區的華裔小企業失去了更多工作,有41%計劃裁員,這個比例比全國(25.7%)和紐約州(34.8%)都高。

所有受訪者中有83%自2020年1月起暫時關閉。關門的主要原因是:營業額下降(31%)、健康安全問題(27%),只有7%的商家將政府命令作為暫時關閉的理由。
所有受訪者中有83%自2020年1月起暫時關閉。關門的主要原因是:營業額下降(31%)、健康安全問題(27%),只有7%的商家將政府命令作為暫時關閉的理由。(報告截圖)
調查收到66份回應,主要來自美容和個人護理(26%),餐廳(23%),以及健康、技術和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服務(15%)。
調查收到66份回應,主要來自美容和個人護理(26%),餐廳(23%),以及健康、技術和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服務(15%)。(報告截圖)

人力中心和紐約唐人街扶輪社去年9月~12月針對紐約市五個區的華裔小商家進行了一項調查,83%的受訪者自2020年1月起關閉,大多數都是自願關門,原因大都出於營業額下降(31%)和健康安全問題(27%),只有7%的商家將政府命令作為暫時關閉的理由。在66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小商家在調查時尚未重新開放。63%的受訪者遭受重大損失,是全國平均水平(30.9%)的兩倍多,而紐約州的平均值為40%。67%的調查受訪者申請了某種形式的政府和(或)私人救濟計畫,但成功率(59%)遠低於全國(74.3%)和紐約州(74.6%)的情況。這些成功獲得救濟的受訪商家中,超過一半的商家感到「根本沒有幫助」或者幫助不大。當被問及對重新開放還需要什麼幫助時,所有商家都提及需要新的資本、知識和開闢新市場的工具,以及對政府規章制度提供諮詢。

報告建議

報告強烈建議,傳統小商家改變他們的經營態度,更注意保存各種記錄和報告,如果資料不齊全,會影響他們申請貸款和獲得政府救濟。報告也建議政策制定者考慮在移民和低收入社區的「現金經濟」,並允許他們用替代的方式,有資格獲得政府救濟。政府推出救濟計畫時,需要考慮低收入移民社區的語言障礙和互聯網技術障礙,提供多語種和線下的路徑。政府監管機構建立健康和安全規則,在執法和處罰前應加強教育培訓。

社區發展金融機構(CDFI)在協助移民和少數族裔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因為許多小企業沒資格獲得傳統的銀行貸款。呼籲增加CDFI資本的規模和能力。小商家若需要轉型改變商業模式,需要一些教育和援助,尤其是如何評估和確定利潤率、定價點、技術整合和開闢新市場的策略。政策制定者應僱請面向小型企業的人來設計援助計畫。採取一種整體方法,可解決不同層面的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例如禁逐令和薪水保護計畫,只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而不管另一部分的死活。作為社區經濟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小業主常常被排除在救濟討論之外。敦促政策制定者別忘了小業主,從而保護社區的產權。呼籲讓私人慈善機構填補政府救濟無法達到的空白,這些基層團體雖小但能快速響應,他們通常沒有資格獲得政府資助,但他們同等重要且對新興需求極為敏感。一些老團體也是社區成員最信任和有價值的合作夥伴,可幫助小商家獲得政府救濟。◇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中共肺炎搞垮生意 小商家被迫在線經營
如何從實體店轉至網絡經營?亞平會辦線上講座
支持本地小商家 華裔與朋友發起購物袋活動
紐約副州長訪法拉盛超市 關心華人商家重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