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魯吉諾Perugino——拉斐爾的大師(下)

展覽報導
作者:周怡秀
佩魯吉諾繪於「聖彼得多折畫屏」(polyptyque de San Pietro)的《基督的洗禮》部分《Battesimo di Cristo》,1496至1500年,油畫於木板,長32公分,寬59.5公分,魯昂美術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從神聖到世俗

1490年代起,佩魯吉諾開始處理一些世俗的主題,這是在他的創作中比較少見的。1490年代的《阿波羅與達夫尼》(Appollon et Daphnis),一般認為是他為羅倫佐‧美第奇而創作。畫面中坐在左邊吹笛的青年,是傳說中仰慕藝術之神阿波羅的牧人達夫尼,而右邊如古希臘雕像般「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姿態聆聽的顯然是阿波羅,從他腳邊的弓箭和七弦琴可以確認身份。達夫尼容貌略似美第奇家族的「偉大的羅倫佐」,暗喻了這位佛羅倫斯藝術、詩歌的保護人和他為藝術付出的使命。在這樣一個細緻的色彩及其細膩變化的作品中,佩魯吉諾成功地創造了一種深度的內在微妙感情的氛圍,給予風景一個新的地位。

《阿波羅與達夫尼》,約1483年,油畫於木板,長39公分,寬29公分,巴黎盧浮宮藏。(公有領域)

在十六世紀初,佩魯吉諾的聲望已達到頂峰,他的主顧經常是意大利最有權勢力的家族或藝術贊助者。1503年,曼都瓦的伊莎貝拉‧德斯特侯爵夫人向他訂了一幅寓言畫《愛慾與貞節的交戰》(Le Combat de l’Amour et de la Chasteté,1502年至1505年,Tempera sur toile,長160公分,寬191公分),裝飾在她在公爵的府邸的工作間(studiolo),與曼帖納的作品互補搭配。

《愛慾與貞節的交戰》中,佩魯吉諾根據伊莎貝拉‧德斯特的要求,表現出貞節的一方占上風,顯示侯爵夫人人文主義的素養與道德價值。主題場景再次呈現一個佩魯吉諾式的風景背景——空氣遠近法處理的山丘、河流,和點綴著的小樹叢;只是氣氛不若以往的靜宓,而是紛亂的激戰場面。觀眾容易在近景人物辨認出貞節的密涅娃和戴安娜,和代表愛慾的維納斯、安忒羅斯、寧芙仙女、牧神等;遠處則表現一些神話中相關的愛情片斷,例如阿波羅與變成桂樹的達芙妮,朱彼得與歐羅芭等等。

這個題材也促使這位宗教祭壇畫大師改變習慣的創作思維,從事比較個人內心且特異的世俗題材。

《愛慾與貞節的交戰》,1502年至1505年,蛋彩於帆畫布,長160公分,寬191公分,巴黎盧浮宮收藏。(公有領域)

拉斐爾的大師

在十五到十六世紀繪畫蛻變的關鍵時期,佩魯吉諾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當時的藝術家影響深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典繪畫的拉斐爾。拉斐爾的早期作品風格與佩魯吉諾極為近似,有美術史家認為只有長期在佩魯吉諾畫室學習過,才能夠如此地掌握佩魯吉諾大師的藝術特點。然而我們至今尚無拉斐爾直接受教於佩魯吉諾的證據。

例如梵蒂岡所藏拉斐爾《歐迪祭壇畫(Oddi Altarpiece)》中的《聖母加冕(The crowning of the virgin)》,其人物的優美精細,明暗的處理自如,衣褶的熟練掌握,與佩魯吉諾在佩魯斯的聖彼得教堂所作的《聖彼得多折畫屏》(Polyptyque de San Pietro)有著近親般的相似,至少肯定了拉斐爾同化且吸收了這位前輩的美學觀點。現場展出的一些收藏於南特與魯昂美術館小幅單元作品,見證了佩魯吉諾在十五世紀最後十年已經達到頂峰,也為他所處的古典時期樹立了典範,完美的造形也預示了拉斐爾的一些最美的寫實作品。

而年輕的拉斐爾在汲取前輩藝術精華的同時,也充分自由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天才。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即使拉斐爾在創作《拖雷汀諾的聖尼古拉》祭壇畫(Retable de saint Nicolas de Tolentino,意:Tavola Baronci 或 Pala del beato Nicola da Tolentino)的時候,還沒完全被佩魯吉諾所折服,畫中的優雅細緻的線條、人物姿態的考究,衣袍布褶的強調,卻不折不扣來自翁布利亞大師對他的影響。為了這次畫展,館方特別從各地收藏匯集了這件祭壇畫被分散的部分,還包括一張構思過程中的素描稿(來自里爾藝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Lille),側寫了這件巨作從構思到完成中,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的強大能力。

《歐迪祭壇畫(Oddi Altarpiece)》中的《聖母加冕(The crowning of the virgin)》,拉斐爾作,1502年至1504年,油彩與蛋彩於畫布,長267公分,寬163公分,收藏於梵蒂岡博物館的梵蒂岡畫廊(Pinacoteca,Vatican City)。(公有領域)

畫展最終以一幅巨大的多折畫作為結束。這件佩魯吉諾為佩魯斯的聖奧古斯汀諾教堂所做的多折畫(polyptyque de saint Augustin),從1500年開始創作直到1523年過世,是佩魯吉諾最後的遺作。即使是晚年之作,翁布里亞大師再次證明了他技藝的完美高超。而他紀念碑似的人物安排與古典手法的造形,也似乎有來自拉斐爾的靈感,見證了文藝復興兩位藝術大師的相互影響。晚年佩魯吉諾的繪畫,依然以「自在、靈活;近乎黃昏的溫柔」的美感驚豔觀眾。

佩魯吉諾在聖奧古斯汀多折畫屏中繪製的《聖·菲利普與聖奧古斯汀》1502年至1512年,油畫於木板,長172公分,寬91公分,圖盧茲,奧古斯丁博物館。(公有領域)

在文藝復興人才輩出的風雲時代,如果沒有卓越的技術和推陳出新的巧思,難保不被埋沒。而佩魯吉諾屹立不搖的數十年藝術生涯中,見識過同儕達芬奇的淵博智慧與米開朗基羅的雄偉壯闊,可能也教導過聰靈好學的拉斐爾。或許後起之秀的光芒過於耀眼,掩蓋了這位堅守本分的十五世紀大師。事實上佩魯吉諾扮演了一個承先啟後的角色,連接文藝復興青澀的初期和巨星薈萃的盛期,成為介於喬托和拉斐爾之間的中央要角和橋梁,也是將文藝復興藝術推向高峰的功臣之一。在藝術高潮迭起的歷史大戲中,1523年死於瘟疫的佩魯吉諾畢竟完成了使命,從藝術舞台上光榮退場。(全文完)@#

《復活》(La Résurrection)屬於「聖彼得多折畫屏」部分,1496年至1500年,油畫於木板,長32公分,寬59.5公分,魯昂美術館。(公有領域)

(點閱【佩魯吉諾Perugino——拉斐爾的大師】系列文章。)

——轉載自《藝談ARTIUM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