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瞭望】Delta疫情衝擊股市 或讓通脹降溫

金谷道

人氣 703

【大紀元2021年07月20日訊】今年第二季是美國通脹問題相當嚴峻的時期,4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揚4.2%,5月增加到5%,6月進一步攀升到5.4%。今年這個通脹快速竄升的現象僅次於2008年7月,當時物價指數同比上揚5.5%,再往前推就是1990年10月的6.38%。

今年第二季的物價猛增,主要反映去年疫情爆發後的百業蕭條和物價低基期,而今年許多行業大量解封,需求突然暴起,加上原物料行情大漲,導致美國整體的通脹情勢難以降溫。

然而,最有趣的現象是債市對通脹的解讀。美國10年債殖利率在去年8月的0.51%急升到今年3月底的1.74%,反映債市擔憂通脹前景,但自4月以後一連串通脹持續惡化的美國物價報告發布後,該殖利率卻不升反跌,最新的報價已回到1.2%,與第二季許多專家預估的升到2%以上有很大的落差。

債市對物價的解讀與多數經濟現狀不同,或反映債市參與者對長期景氣的復甦沒股市投資人樂觀。從最近的全球各地Delta變種病毒疫情愈演愈烈的情勢研判,債市對長期經濟的觀察很可能是對的。

週一(19日)美股三大指數在疫情復燃的衝擊下全面下挫,道指一度大跌953點,收跌726點或2.1%,標普500指數下挫1.6%,納指也跌1.1%。標普指數和納指才剛在上週創下歷史新高,投資人多預期第二季財報利多可持續推升股價,無奈疫情變數讓許多人驚慌失措。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上週日全美50個州平均7天的新增確診人數上升至3.1萬人,為5月初以來最高。英國的7天平均確診也達4.4萬人,為今年1月中旬以來最嚴重。其它歐洲國家如法國、荷蘭、西班牙也都有疫情竄高的趨勢。泛歐600指數週一大跌2.66%,主要反映歐洲各地疫情的壞消息。

在疫情竄高的利空中,道指成分股跌幅高於納指所代表的科技股,AMEX航空指數大跌4.68%,道瓊銀行指數跌3.3%,反觀科技股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卻上揚0.06%。這反映投資人認為疫情復燃的相對避風港是科技股,傳產類股今年前五個月因經濟重開而被青睞的好光景已不復存在。

疫情復燃也使原物料行情出現了大變化,西德州原油7月6日一度漲到76.98美元/桶,創下2018年10月以後最高價,但週一在疫情和OPEC+同意增產的消息衝擊下最低跌到65.59美元,短短兩週內大跌了超過10美元/桶。油價回跌對美國通脹壓力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筆者認為,Delta變種病毒雖導致確診人數攀高,但相對染疫死亡人數卻仍然偏低,反映先進國家醫療體系已能從容應付病患,與去年疫情爆發癱瘓醫療體系有很大的不同。近期疫情竄升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應該屬於心理層面居多,讓漲多的股價和商品行情降溫下來,同時也讓美聯儲的鷹派緊縮呼聲下降,對股市的走勢未必全面負面。

根據維基百科彙整的資料,英國最近7天染疫死亡的人數為41人,而1月下旬的高峰曾出現1,240人,而去年4月的高峰是912人。英國目前完整接種疫苗的比例為54%,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比例是69.5%,但最近平均7天的新增確診仍高達4.4萬人,逼近年初的高峰5.9萬人。

英國的例子讓部分專家開始擔心疫苗的防疫有效性,週一歐美股市的大跌或許反映投資人內心的此一擔憂。

同樣,美國疫苗完整接種的比例已達49.1%,最新的7日確診人數已達3萬人左右,已較年初的25.9萬大幅降低,染疫死亡人數平均7日為273人,不到年初高峰的1/10。凸顯美國疫情控制情況仍然良好,並未出現去年3月以後的雪崩式疫況。

據此,筆者推斷疫情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不會像去年3月以後那般嚴重,其衝擊很可能為期短暫、利空的衝擊力道也會遞減,投資人將很快將目光轉向美聯儲的政策導向,以及企業財報的良莠。

道指今年漲幅10.96%,標普500指數漲13.38%,納指今年漲幅也有10.76%,其中納指自高峰迴挫約4.2%,標普指數約回挫3.6%,道指也自5月高峰一度回跌5.1%,近期的回跌仍屬於正常的牛市拉回,除非企業財報獲利大幅低於預期同比增長的66%或美聯儲拋出意外的鷹派動作等意外的利空,否則筆者認為美股三大指數自高峰拉回頂多5%~10%,股市的發展仍是良性且健康的漲多拉回。

責任編輯:葉紫微 #

相關新聞
【美股瞭望】散戶炒作迷因股 AMC大漲95%
【美股瞭望】納指6月跑贏道指 科技股或回流
【美股瞭望】商品行情崩挫 科技股重回主流
Delta變種病毒在加州快速傳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