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兰千山馆文物留台湾连署达标 蓝智库:需再接再厉

人气: 8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2年1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台北报导)寄存于故宫近一甲子的“兰千山馆”文物,近期因合约期满,故宫以空间不足为由,通知不续约,引发议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发起“抢救兰千山馆文物,国宝留台湾”公民连署行动,已有6,734人参与连署。该会教文组召集人陈学圣表示,提案在第13天达标(60天内须5千人附议方能成案)成案,实属不易。

陈学圣首先表示,在国发会发起的‘抢救兰千山馆文物,国宝留台湾’公民连署行动,已有6,734人参与连署。文化议题一般较为冷门,再加上提案平台自104年成立至今,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功率,因此,抢救兰千山馆文物提案能在第13天达标(60天内须5千人附议方能成案)成案,实在不容易。

故宫院长吴密察12月19日在“故宫近来作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听会上表示,“寄存”是充实典藏而进行藏品征集的方式,是鼓励寄存人“捐赠”的可能性的前提设计制度,确认寄存人具有捐赠的意向。在寄存合约到期后,寄存人同意捐赠,故宫启动捐赠审查程序,若寄存人表示不同意捐赠,则由寄存人取回,故宫不再接受寄存。过去寄存实务,曾有期满后所有人同意捐赠案例。

前玄奘大学传播系主任诸葛俊质疑,故宫与中国文化难分割,突然性中止合约是意识形态作祟。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提到,兰千山馆文物捐赠人曾表示“希望这些文物能永远留在台湾”,文物可供研究、展览,寄存绝非无偿让民众摆放东西。北教大文创系教授林咏能建议,寄存制度可改为“借展”,民间文物租借政府,政府适当免税,是双赢局面。

对于上述公听会情况,陈学圣20日表示,吴密察应答态度强硬,此次公听会蓝营推荐专家学者全员到席,绿营仅邀到二位学者,且不敢明确表态。很多受邀的美术馆馆长和学者都缺席,当场可感受到,让专家帮吴密察背书很困难,良心上有煎熬,有违专业。

关于平台连署达标,陈学圣感谢宅神朱学恒、还有教师会团体的帮忙。“他们认为这是很好的公共教育,兰千山馆文物保存过程讨论、文物留在台湾的意义等,这些对话对老师们来说非常重要”。

“衷心希望,唐褚遂良的黄绢本兰亭和唐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这一流的文物能留在台湾”,辅仁大学日本语文学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呼吁,请民众继续上网附议,形成公民意志,告诉执政党,把珍贵文物、国宝留台湾,应该不分蓝绿,而是大家共同为中华文化保存而努力,为全人类保存文化资产和共有记忆。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