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元宵節俗傳承 湯圓為何叫「元宵」?

作者:容乃加
元宵節的湯圓叫「元宵」是因何而來呢?(S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6545
【字號】    
   標籤: tags: , ,

元宵節祭神祭祖賀嘉節,人們要浮圓子、供圓子、吃圓子。看著沸水中的圓子浮水面了,變得更大更飽滿(發福)的圓子,食指大動,心中喜樂,人們對圓子寄情:「元宵並百福」!那麼元宵節的圓子為何叫「元宵」?是巧合嗎?元宵節慶食俗的傳承歷史從何而來呢?

黃曆正月15日是中國傳統大節之一的元宵節,在這一天吃又大又圓的「元宵」、觀賞團圞月,象徵人間團圓的美好景致,也代表人們祈願這一年幸福美滿的願景。

元宵節的圓子為何叫「元宵」

元宵節的代表食物「圓子」為何叫「元宵」呢?從它的名稱,就容易讓人產生食物和節日名稱相應和的聯想。也有些人說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湯圓」。真是如此嗎?

乾隆皇帝和群臣的《元宵聯句》有「題注」點出「元宵」的名稱來歷:「浮圓子,都人以元宵節食之,遂名元宵。」就說北京都城人家在元宵節浮圓子(煮湯圓)來吃,於是就把圓子叫成「元宵」了。

吃過「元宵」的人都知道「元宵」是有餡的,這和冬至紅白湯圓不一樣。清末民初杭州人徐珂的《清稗類鈔》寫了區分的方法,簡單地說,「有餡的叫元宵,無餡的叫實心湯圓」。

《清稗類鈔》這樣描述元宵和湯圓的叫法、作法:「湯圓,一曰湯糰。北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黃曆正月十五日晚)必食之也。然實常年有之。屑米為粉以製之。粉入水,沉澱之使滑而製成者,為掛粉湯圓,有甜鹹各餡,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

徐珂說,湯圓也叫湯糰,一年都頭都有,特別在正月十五夜人們都要吃這一味,所以在北方就稱湯圓叫「元宵」了。它是「屑米為粉」,就是用米的細粉做成的(也有碾米漿再壓乾做成的),入水變得很滑潤;裡頭有無餡和有餡兩種,無餡的叫實心湯圓,有餡的餡料也有甜有鹹,當時叫掛粉湯圓。甜的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元宵」。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燈節》說元宵日「市賣食物,乾鮮俱備用,而以元宵為大宗,亦所以點綴節景」。那時代,元宵節的代表美食已經是非「元宵」莫屬了。

雖然說,湯圓叫「元宵」的說法起源於北京,但是在南方一帶早也濡染了這種叫法。遠在大陸南方海角一隅的台灣也把湯圓叫「元宵」。晚清時,台灣府人連雅堂(連橫)的《雅言》有一條記載:上元日(黃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是「供祭之物」。可見那時即使在中國最南方的台灣都把元宵節的祭品——湯圓叫「元宵」了。

元宵(容乃加/大紀元)

追溯吃「元宵」的節俗

往上溯源,我們來探一探吃「元宵」的節俗起源。南宋丞相周必大(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晚號平園老叟)說:「因元宵煮圓子,因呼圓子為『元宵』。」(《平園續稿》) 我們知道南宋的版圖已經失去了北京,侷促在中國東南方,可見元宵節吃「元宵」,這種習俗約在南宋就有了。由此看來,不管是在北方或南方,約在九百年前,圓子就有了「元宵」的稱號,和元宵節聯名了——元宵的好滋味與元宵節的歡樂攜手了。

南宋 · 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 前輩似未嘗賦此作間成四韻》說元宵「珠浮濁水中」,象徵事事圓滿,在人們的心中,即使是在烏雲天,元宵就像是烏雲裡的燦星,帶給人美好的希望: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咏,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的「湯官」是漢宮少府中供膳的官員之一,專司糕餅(餅餌)和果乾等美食。(《前漢‧百官表》《通典》)周朝有類似的官職稱為「籩人」,提供的糕餅中有一大類就是用米或麵的細粉蒸煮,加入紅豆、棗子等等調味做成的甜糕點,屬性實與「元宵」相同,所以此詩中說的「湯官尋舊味」,可說是越過了西漢尋味尋到周代去了。

乾隆帝《元宵聯句 》詩中說圓子「道古傳荆楚,而今滿市城」。在南北朝時,荊楚一帶有類似吃湯圓的風俗,人們在正月十五日以「豆粥糕糜」祭蠶神(《荊楚歲時記》)。在宋代,「浮圓子」的風俗還不普遍,可能連灶下婢女都以為是新食譜呢。周必大把家族中流傳的元宵浮圓子習俗,編入歲時雜詠中。明朝時「元宵」叫「粉丸」,明人吳寬的五首詠元宵詩, 第四首就是詠「粉丸」。到了清代,元宵節吃「元宵」就普遍了,乾隆帝另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詠歎元宵:

    美擅團圞節   名傳燈月筵
清風同說餅   嘉夜煮浮圓

圓圓滿滿的「元宵」伴燈會,反映元宵節團圞美好的景象。「元宵」有著飽滿的內涵,有如中華文化的豐富圓融;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特性,像似家族的倫常關係;經受沸騰的考驗激盪而浮起,傳遞元宵嘉節的希望。@*#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 歲月匆匆,時序進入黃曆年尾聲,臘月正在人間展開。古人稱黃曆十二月為「臘月」,這說法是怎麼來的呢?「臘」包含哪些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呢?
  • 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下雪天,但「雪」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冬天的六個節氣中,就有兩個節氣分別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節氣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標誌冬季的開始。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怎樣養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