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數據背後矛盾重重

人氣 1623

【大紀元2022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共週二(3月15日)公布的今年前兩個月出人意料的強勁經濟數據,引發了分析師的激烈討論和質疑,他們難以將這些數據與顯示出更為疲弱經濟的基本指標相匹配。有專家說,真正的經濟形勢可能並不樂觀。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二公布今年1至2月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1至2月市場銷售回升,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4,4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而1至2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9%;工業生產方面,當局稱「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勢良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在投資方面,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50,763億元,同比增長12.2%。而貨物進出口總額則為62,044億元,同比增長13.3%。

彭博社說,但多位經濟學家強調,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些強勁數據沒有得到詳細數據的支持。一個很顯見的問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與水泥和粗鋼等主要建築材料產量分別下降17.8%和10%的趨勢背道而馳。

「深入挖掘細項數據,我們認為這次經濟數據超預期背後矛盾重重。」在線零售商京東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及其同事在週二晚間撰文質疑,「真正的經濟形勢可能並不樂觀。」

國家統計局的一些數據沒有私營企業提供的衡量類似經濟活動的數據那麼嚴峻。例如,根據官方數據,前兩個月住宅物業銷售同比下降22%。然而,中國房地產信息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0家開發商的房屋銷售在1月份下跌40%後,2月份下跌了47%。

京東分析師表示,零售銷售反彈與失業率回升、消費者通脹疲軟以及新的短期家庭貸款下降相衝突。

沈建光的文章在網上似乎已經被審查。但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了這篇文章更詳細的內容。比如,在投資方面,文章質疑,1至2月金融數據顯示,與企業投資密切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下滑5,348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更是下滑近6,600億元,反映「實體融資需求薄弱,似乎難以支撐投資大幅反彈」。

文章認為,房地產投資反彈與拿地、銷售、資金來源數據存在矛盾,指1至2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3.7%,遠超市場預期,但投資回暖的同時,拿地、銷售、資金來源等數據仍處於低迷,例如1至2月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42.3%、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9.6%,以及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同比下降17.7%。

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對週二股市暴跌的緩解作用有限,境內股票的拋售繼續加深,基準滬深300指數收盤下跌4.6%,為2020年7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彭博社報導,以陸挺為首的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據肯定會引發市場對如何匹配來自替代來源的高頻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數據之間日益擴大差異的擔憂。

中國恆大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也指出了「宏觀和微觀」數字之間的「不匹配」。他在週二寫道,基本類別數字「更可靠」,這種差異表明中國經濟衰退尚未觸底。

其他經濟學家說,數據的分歧突出了對增長前景的擔憂。

以張繼強為首的華泰證券公司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1月和2月的宏觀和微觀、月度和高頻數據之間尚未解決的差異,「為經濟實力是否能夠持續埋下了隱患」。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珍言真語】謝田:從經濟數據上看中共罪惡
【名家專欄】中共怕洩露真實經濟數據 拒合作
陳思敏:中共吹噓經濟數據 難掩內需消費低迷不振
澳外長:直接援助俄羅斯者將受到聯合制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