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計劃擺脫對中國依賴 成為「世界藥房」

人氣 826

【大紀元2022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印度正在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成為自給自足的「世界藥房」。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指出,按產量計算,印度已是世界第三大藥品製造國,是全球製藥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在美國每三顆藥片中就有一顆來自印度。

然而,印度價值420億美元的製藥產業卻嚴重依賴中國提供「藥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或原料藥。據印度政府的報告,因為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印度約68%的API是從中國進口的。

2021年的一項獨立研究指出,雖然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原料藥接近70%,但「某些拯救生命的抗生素」對中國依賴程度約達90%,包括青黴素(penicillin)、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等。

不過,CNBC指出,這種情況可能正在改變。

今年3月開始,有35種原料藥開始在印度的32家工廠生產。這是兩年前印度政府啟動生產激勵計劃(PLI)的一部分。據穆迪(Moody’s)印度分公司ICRA Limited估計,這可能使印度在10年內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度減少35%。

PLI計劃旨在激勵印度製造業,希望在2025年前將國內製造業提高5,200億美元。

對於製藥業,印度當局撥出了超過2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促進製造印度嚴重依賴中國的53種API。報導稱,印度一些最大的製藥公司都參與了這項計劃,包括太陽製藥(Sun Pharma)、原料藥廠奧洛賓多(Aurobindo Pharma)、瑞迪博士(Dr. Reddy’s Laboratories)、學名藥大廠魯賓(Lupin)以及西普拉藥廠(Cipla)等。

印度班加羅爾維多利亞醫院的一名藥劑師正在取藥。(Manjunath Kiran/AFP/Getty Images)

ICRA助理副總裁迪帕克‧喬特瓦尼(Deepak Jotwani)估計:「第一階段可在2029年時將中國進口的原料藥減少約25%~35%。」

印度政府希望到2024年時,將製藥業產值提高到650億美元。長期目標是到2030年再將這一目標翻倍,達到1,200億至1,300億美元之間。

過去,印度不總是依賴中國提供原料藥。據PWC consulting集團的數據,1991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原料藥僅占1%。

然而,當中國於20世紀90年代通過建設污水廠、補貼電力和供水設施等措施使7,000個製藥園區大幅增加原料藥製造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產品的低廉價格導致印度公司退出了原料藥市場。

非營利組織印度醫療技術協會(Medic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India)的主席兼祕書長派萬‧喬杜里亞(Pavan Choudary)說,地緣政治是減少對中國依賴的關鍵背景。

喬杜里亞表示,目前「盲目的離岸外包」正成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他解釋,「友岸外包」是指將業務外包給具有類似政治制度並且擁有「和平歷史」的國家。

他說,印度只是許多減低對中國依賴、促進供應鏈多樣化的國家之一。

喬杜里亞表示,除了原料藥,印度還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醫療設備。他表示,減少對中國醫療設備的依賴性需要更長的時間。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兩大因素導致中國人出境遊遲遲難復甦
小米兩海外總經理涉索賄被解僱
洛杉磯山火蔓延至1.2萬英畝 上千人撤離
韓防長:美日韓將簽署三邊安全合作框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