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溫限電 在華外企再遇挫折

人氣 1236

【大紀元2022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宛綜合報導)今年夏天,中國高溫乾旱的天氣使許多地區被迫斷電限電,令包括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在內的許多外資企業面臨上游供應商斷供的風險。

今年7月以來,中國多地陷入史無前例的持續高溫天氣,受災最嚴重的四川省開始採取工業限電措施。

據中國維科網的報導,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8月16日向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函表示,由於四川省對工業企業限電導致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無法生產,影響到了上海兩家重要車企——特斯拉和上汽集團的汽車零部件供應以及整車下線。因此請求四川省給予兩家車企的供應商以電力資源傾斜,保證其生產。

特斯拉上海工廠去年產量占到特斯拉全球交貨量的一半。

今年3月底上海爆發Omicron疫情之後,中共採取了嚴格的清零政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今年3月28日到4月18日之間停工21天,供應鏈也受到各種封控措施的干擾。

據特斯拉披露,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共生產汽車25.8萬輛,低於第一季度的30.5萬輛,環比下降15%。

上海經信委的信函中未提及特斯拉的哪些供應商受到了影響。不過,特斯拉在華的兩家主要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在四川省都設有大型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據SNE Research去年底披露的消息,特斯拉2022年的電池訂單都下給了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公司,可用於100萬台Model 3和Model Y的組裝。

比亞迪公司在重慶璧山地區擁有一個產能20吉瓦的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二期工程計劃擴大到35吉瓦。該基地生產比亞迪的主打電池產品——磷酸鐵鋰刀片電池,這也是向特斯拉供應的電池類型。

今年8月,重慶璧山區一份高溫期間放假通知在行業中流傳,稱8月15日到8月24日,該區所有工業企業都高溫放假。

而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在四川宜賓也擁有一個大型的鋰電池生產基地。該工廠在今年8月15日到20日之間被限電停產。宜賓工信局稱,在爭取各方資源已全部用完的情況下,對包括中共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在內的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實施生產用電全停的措施。

中國財新網8月21日引述業內人士的消息說,宜賓地區的電池和材料主產企業停產將延至8月25日。資深行業人士表示,一旦四川和重慶的限電時間延長,不排除電池企業出現普遍停產的情況。

不僅是特斯拉,日本豐田公司以及德國大眾在四川成都的合資工廠也遭遇斷電。

四川省經信廳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在8月14日聯合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從8月15日起工業電力用戶停產停工6天;之後因高溫持續,停工計劃又延長至8月25日。

豐田公司位於成都的工廠也被迫停產。8月22日,豐田的成都工廠已經開始利用廠內發電機自行發電自救。

四川省的停電命令也影響到多家台商在四川的工廠。

蘋果代工廠富士康位在成都的工廠主要組裝蘋果的Apple Watch、iPad和MacBook產品。在限電令下,該工廠與筆記本電腦面板模組生產商業成、IC導線架等產品供應商長科集團在成都的工廠至少都停工了6天。

業成目前已經採取異地備援、啟動庫存等應對短期出貨要求;長科以及其它台企,包括廣達、仁寶、和碩、英偉達、偉創、群電等,其位於四川和重慶的工廠雖然短期內受影響較小,但目前不清楚高溫天會持續多久,長科等表示,仍需密切關注後續供電情況。

大批外企尋求中國以外的供應鏈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伍特克(Joerg Wuttke)在今年4月份接受德國媒體the Market採訪時表示,中國正在失去其作為世界最佳採購地的信譽,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試圖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它國家。

伍特克說,他以前從未見過有這麼多公司尋找中國以外其它亞洲國家的採購。對這些公司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採購成本,但是,更昂貴的採購總比沒有強。

今年4月起,中國大面積爆發Omicron疫情,中共採取嚴格的清零防疫,令美國、歐盟、日本的在華企業遭受了物流障礙以及停產等損失,不少企業萌生退意。

今年4月的前三週時間裡,上海大都市區的貨運量相比去年同期劇降了8成;江蘇省貨運量下跌了3成。而整個中國範圍內,4月份的貨運量同比下降了15%。

上海發生的一切令其它地區的外企警惕,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自家的中國工廠。雖然中共銀行之後加大了向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輸入以拉抬經濟,但基本都是中共國有企業得到支持,因此難以推動私營公司和外國公司再次投資。

中國歐盟商會在今年4月底進行的一個調查顯示,在受訪企業中,約有23%的企業正在考慮將其當前或計劃中的投資從中國轉移出去;有78%的受訪企業表示,由於中共的清零政策,中國的商業環境的吸引力在下降。

在考慮轉移投資的公司中,16%的企業表示正在考慮遷往東南亞,而18%表示正在亞太地區尋找合適的落腳點;19%的企業表示想遷往歐洲,12%表示想去北美,11%表示打算遷往南亞地區。

伍德克表示,中共當局沒有針對清零政策的退出戰略,這使得很多企業別無選擇,只能另外尋找其它地方。

受訪企業還表達了一些長期存在的不滿,例如中共強制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外企與其中國競爭對手相比面臨不利的待遇;以及中國模糊的法規等。

上海美國商會今年6月也公布了一項針對在華美國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9成受訪企業表示已經下調了今年的收入預期;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示,削減了對華投資計劃。

美國商會表示,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製造商正在加快其中國供應鏈的本地化,同時將非中國市場產品的生產轉移到國外。

日企方面,《日經新聞》今年7月對100家日企針對其在華業務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4成的企業家表示,不知道今後10年要如何調整在華業務。這也顯示日本企業家對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很茫然。

有超過5成的受訪日本企業認為,在華經營的風險在上升。雖然日本企業希望分享中國14億人的巨大市場,但中共的清零政策、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攻打台灣的可能性等因素,導致多數日企認為在中國投資的風險正在上升。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財商天下】大旱遇電荒 專家:中國狀況相當危急
工業限電農田受旱 將拉低中國GDP增長
長江水位降至150年來新低 威脅中國經濟
川渝山火頻發 四川限電地鐵等場所一片黑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