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有分間單位租金 較差餉租值高8.9倍

人氣 1

【大紀元2023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昨日發布籠屋劏房租金及租值研究報告,指劏房租金高企。他們認為政府應加強租務管制,及延長過渡房屋、加快提供簡約公屋及公屋,及繼續津貼支援措施。

報告於今年9月至10初進行,收集75個租值數據,涉及25間分間樓宇單位,包括床位/太空艙、板間房、劏房,位於深水埗區佔一半,亦有來自油尖旺、觀塘、北區、港島的數據。

數據顯示,全部受訪單位在過去3個年度,即2021/22至2023/24年度,實際租金多於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值,在2021/22年度及2022/23年度的中位數,分別為高出204%及198%。

當中最高的,高出差餉租值8.9倍,是油尖旺區的一個中式樓房床位單位,分間成21伙,在2021年的年租金收入為66萬元,遠高於差估署租值為7.44萬元。到2023年,該單位的年租金收入為58.8萬元,仍然高出差估署租值7.8萬的7.5倍。

社協亦引述差估署數字,稱2023年1月至8月,全港分間樓宇每平方米月租整體有上升的趨勢,由1月的每平方米月租414元,升至8月的431元。

另外該會今年初發表的《2022籠屋板房及套房研究報告》,指出平均居住面積只有18呎的籠屋呎租高達140元,遠高於板間房及劏房的租金水平,比同時期的豪宅單位呎租更高出4倍多。社協認為不景氣下,全港各類型私人住宅單位的各類型的呎租已稍回落,但不適切居所的呎租竟仍然上升,可見劏房市場已失控。

現有法例無管業主 訂新租約時抬高租金

租務管制在2022年1月生效。唯社協指出,條例未有規管劏房起始租金。但疫後劏房需求反彈,社協接觸居民時發現不少業主因「唔憂租」(不擔心租不出去),在簽訂新合約時刻意抬高租金,亦有不少居民在過去數月續租時被業主加租,反映政府施政被動,批評是「默許個別無良業主以經營劏房牟取暴利」。

社協表示,明白業主出租物業有其成本開支,但遠高於差餉租值是問題,並批評不少業主或中介只顧牟取暴利,在單位混凝土剝落、牆身滲漏時不見影蹤,置租客安全於不顧。

另一方面,社協稱過去政府相信隨著劏房租管條例生效,加上推出更多過渡性住屋,劏房市場將因應需求而自然下調。但社協指出,條例生效逾一年半,劏房市場明顯未有降溫,遠超基層負擔能力,認為政府必須有大力度的政策介入,方能切實解決劏房問題。

建議規管租金及 恆常化現金津貼

社協建議,現行的租務管制涵蓋管制劏房起始租金,並規定業主分間單位出租後年租金收入,不能高於其差估署租值120%,杜絕個別業主牟取暴利。長遠設立「劏房租金指數」,按劏房質素、差餉租值等,更全面地釐定其租金水平。建議亦包括政府需每兩年檢討租務管制內容。

社協認為政府應恆常化現金津貼計劃,例如「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的生活津貼,並調高個別綜援戶的租津,紓緩基層租戶的經濟壓力,並將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同樣納入現金津貼計劃。另外放寬長者受惠現金津貼的資格,減至輪候公屋滿一年。

該會又促請政府,加快興建公屋、「簡約公屋」及延長現行之過渡性房屋項目,並繼續開發土地。◇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港議員促請釐定劏房起始租金 房屋局:掌握租金趨勢後決定
租管落實逾一年未見起始租金 團體促港府檢討條例
香港住宅租金售價創2017年以來新低
香港貧窮率達兩成 貧富差距擴大至57.7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